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她在流放途中被一位孤寡老妇收养,长大后成为一名基层文书员,一生都在暗中搜集父亲当年案件的线索。
她曾数十次上书请求复查,皆石沉大海。
直到晚年病重之际,她将毕生整理的资料封入一只木匣,托付给唯一信任的心灯社志愿者,并留下一句话:“我不是为了翻案,我只是想让他知道??我一直活着,我一直记得他。”
木匣送达当日,恰好与鲸尾岛冤魂苏醒同步。
那一刻,某种超越物理规律的共振发生了??亡者的呼唤,与生者的执念,在声网中交汇,穿透时空壁垒,唤醒了沉睡的仪器。
陈砚亲自赶赴该试验站,在废墟中央设立临时祭坛。
他将林九的遗言竹简、女儿的手稿、以及那盘仍在转动的磁带,一同封入水晶容器,置于见心莲环绕的核心位置。
当晚,他启动便携式共鸣阵列,将两代人的声音录入声纹序列。
当父亲那一句残缺的“若我儿尚在人间……请告诉他,父……”
响起时,机器自动接续播放女儿临终前录制的最后一段话:
>“爸爸,我是阿芜。
今年七十九岁了。
你走的时候我才三岁,不记得你的脸。
但我记得你给我扎过的蝴蝶结,记得你说‘做人要敢讲真话’。
我现在老了,不怕死了。
我只希望,以后的孩子们,不用再等三百年才听到一句‘我听见了’。”
声波交织,蓝光冲天。
方圆十里内的见心莲全部绽放,花瓣中浮现出模糊影像:一个穿军服的男人蹲在地上,为小女孩系红绳;多年后,同一女孩跪在海边,捧着一封永远无法寄出的信痛哭;再后来,她颤抖的手写下一行行字,一页页纸堆成山……
这一幕被远程记录下来,传遍全国。
第二天清晨,数十万民众自发前往各地静语台献花。
有人带来泛黄日记,有人朗读亲人遗书,还有人只是静静地站着,说:“我也曾闭嘴三十年,今天,我想试试开口。”
舆论如潮。
朝中保守派震怒,联名上奏称“心灯社蛊惑民心,动摇国本”
,要求取缔组织、查封所有静语台。
兵部甚至调动禁军,准备强行接管核心站点。
关键时刻,太子站了出来。
他在御前会议上掷地有声:“父皇曾亲口说‘我听见了’。
若今日又堵住百姓之口,岂非自打耳光?心灯社所做之事,非叛逆,乃是补天。
补的是三百年前被焚毁的信任之天!”
皇帝沉默良久,最终下旨:“静语台为民心之所系,不得擅动。
违者,以欺君论处。”
消息传出,举国沸腾。
与此同时,陈砚开始着手编纂《补声录》续篇??《未竟之声》。
这本书不再局限于已知的冤案,而是专门收录那些至今仍无法归类、无法证实、甚至无人认领的声音片段。
其中一则令他彻夜难眠:
一段深夜录音,背景嘈杂,似有风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