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不是原谱,也不是后来广为流传的修订版,而是一种近乎即兴的变奏:升高半音,延长尾音,加入大量微颤与滑奏,听起来既像哀悼,又像呼唤。
最令人震撼的是,在这段演奏中,背景里隐约能听见另一个声音??极低,几乎被掩盖,但确实存在:一段口琴的和声,断续而执着,仿佛从遥远战壕深处传来。
还吴吴猛地睁大眼睛。
她迅速调出频谱分离程序,将环境噪音逐层剥离。
十五分钟后,那段隐藏的口琴旋律终于清晰浮现。
她对照数据库,输入比对指令。
结果跳出时,她整个人僵住。
匹配成功。
音源样本:祁东悍遗物口琴编号0,1979年战场录音片段。
相似度:98.6%。
也就是说,在那个雨夜的慰问演出中,远在前线某处的祁东悍,正用口琴遥遥呼应着林素云的笛声。
他们不曾相见,不知彼此位置,甚至可能从未听说过对方的名字??但他们的音乐,在电波与风雨中完成了交汇。
泪水无声滑落。
她终于明白母亲为何会在那段“啜泣”
后改变旋律。
那不是失控,而是回应。
是听见爱人声音后的本能震颤,是灵魂在千军万马之间,认出了那一缕熟悉的气息。
她颤抖着手,将这段合成音频另存为新文件,命名为:《双生?1982》。
次日清晨,她带着这份录音登上石桥。
阳光洒在溪面,冰层已完全融化,水流潺潺,映着天光云影。
她将小型音响置于桥栏,按下播放键。
笛声起,温柔如诉。
七秒静默后,口琴悄然加入。
两种乐器隔着时空交织,宛如一对久别重逢的恋人,一句句说着只有彼此才懂的语言。
不远处,几个早起的孩子驻足聆听,有个小女孩悄悄掏出随身携带的塑料笛,跟着哼了起来。
起初跑调严重,但她一遍遍重复,渐渐贴近了旋律。
她的同伴们也陆续加入,有的拍手打节拍,有的用手语打出“春天来了”
的符号。
这一幕,被路过志愿者悄悄录下,上传至“念生路线”
共享平台。
不到两小时,视频点击破百万。
评论区涌出无数留言:
>“我爷爷是退伍兵,他说他记得那年雨夜里,有人吹《春信》,全连都哭了。”
>“我在智利安第斯山脉支教,昨天班上孩子用排箫合奏了这版《双生》,雪崩预警系统竟然自动暂停了三分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