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向沉默的地方志馆主动提出重修《苏州贞节录》,并将“林氏三娘”
单独立传。
有学者撰文指出:“所谓贞烈,不应仅以顺从为标尺,更应以抗争为荣光。”
此文一经刊发,即被《万民录》选登为年度首篇。
而在北方,陈小满带领考古队继续深入雁门关外的万人坑遗址。
随着清理工作的推进,他们在一处岩穴中发现了一面用炭条绘制的壁画,画面是一群衣衫褴褛之人手牵手走向光明,下方写着一行歪斜小字:
>“我们走了,但名字不能丢。”
经辨认,这些笔迹与永乐年间一位被贬谪的礼部小吏极为相似。
此人原姓周,名不详,因私藏建文帝诗集遭流放,据传死于途中。
如今,他的名字被补录入《无名册》续编第三卷第十一页,编号“忆亡0317”
。
与此同时,承忆书院第一批实习生陆续奔赴各地。
一名来自贵州的苗族少女杨阿?被派往湘西土司故地,协助整理少数民族口传史诗。
她在一座废弃鼓楼中听到了一段古老歌谣,歌词大意为:“铁马踏碎寨门夜,九十九个勇士赴刑场,无人知其名,唯有火塘记得他们的脸。”
她连夜录音翻译,并请村中长老口述每位勇士的绰号与事迹。
虽然无法考证真名,但她坚持在申报材料中写下:“暂拟名:火塘守夜人一组。”
此举引发争议,有保守学者认为“虚构命名”
违背史实原则。
但执灯士联盟最终裁定:“遗忘即是最大的虚构,宁可虚录,不可遗漏”
八字方针依旧有效。
风波未平,云南大理的地下石室再次传出异动。
原以为坐化僧人遗骸已是终点,谁知在其身后岩壁中又发现一道暗门,门后是一条幽深甬道,尽头供奉着七盏青铜灯台,每盏灯芯竟仍有微弱绿焰跳动!
最中央的灯台上刻着一行古篆:
>“灯灭则忆亡,灯燃则魂归。”
经考证,此为唐代“忆灯教”
遗制,该教主张“以记忆对抗遗忘,以追念延续生命”
,曾遭武宗灭佛牵连而销声匿迹。
而这七盏灯,据推测已燃烧超过六百年,靠某种地下矿物气体维持不熄。
执灯士联盟紧急封锁现场,并邀请精通机关术的匠师后人前来勘察。
其中一人竟是当年阿宁徒弟的第六代子孙,他查看灯台结构后震惊道:“这不是普通的灯……这是‘心引阵’,一种能将人类集体思念转化为能量的秘器!
只要还有人在追忆死者,灯就不会真正熄灭。”
此言一出,举国震动。
有人开始怀疑,《无名册》本身是否也是一种“心引阵”
的载体?那些被写下的名字,是否真的能在某种维度中获得回应?
就在此时,北京城外那所孤儿院突然失火。
幸而孩子们全部逃出,但存放多年纸灯档案的厢房化为灰烬。
调查发现,火源来自屋内一盏长明油灯被人故意倾倒,而门窗均从外部锁死。
院长哑女跪在废墟前,双手颤抖地拾起一片未燃尽的纸屑,上面依稀可见一个名字:“李大柱,父殁于文字狱,母流放途中投江。”
她泪流满面,却发不出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