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京城,夜。
刚过戌时,漫天灯火照亮夜色,街道被灯笼串成了流动的星河。
朱英牵着马星楚的小手走在人流中,空气中弥漫着糖炒栗子的焦香、桂花酿的清甜。
“看!
那兔子灯跑得多快!”
马星楚扎着...
夜色如墨,浸透了江南水乡的青瓦白墙。
乌篷船在河上缓缓滑行,桨声轻碎,惊起几只栖于柳梢的夜鹭。
船头坐着一位老妪,裹着褪色蓝布衫,手中攥着一卷用油纸包好的册子,封皮上三个字墨迹斑驳??《无名册》。
她名叫沈阿婆,原是苏州阊门外一户织户之女,幼时曾听祖母讲过建文旧事。
那时朝廷禁言,家中长辈只能趁着雨夜围炉低语:“咱们家有个姑奶奶,当年替夫君赴死,就埋在城南乱坟岗。”
后来战祸频仍,族谱毁于兵火,那点记忆也如烟散去。
直到前日,她在翻修老屋地砖时,从夹层中掘出一只陶罐,内藏半页残笺,上面写着:
>“林氏三娘,年二十有三,靖难岁代夫充役,至北平冻毙道旁。
临终遗言:‘勿忘我姓。
’”
那一夜,她彻夜未眠,泪湿枕巾。
次日便徒步百里,将残笺送至最近的闻心亭。
执灯士查验后告知,此条已补录入《无名册》续编,并邀请她参加归信坛春祭大典。
于是她登船北上,一路默诵新学的《忆训十二则》,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替她说一句“我记得”
。
与此同时,在北方边陲的雁门关外,一场沙暴刚刚停歇。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蚀岩壁间裸露出层层叠叠的人骨。
一支由执灯士与民间学者组成的勘察队正在此处作业。
他们脚下是一处被流沙掩埋数百年的“万人坑”
,据地方志零星记载,此地曾为永乐初年流放建文旧臣家属之所,死者逾三千,皆不得立碑。
一名年轻女子跪在坑沿,双手捧起一具孩童骸骨,轻轻拂去尘土。
她是陈十三后人陈小满,铁匠之子,如今已是执灯士联盟最年轻的考古记录员。
那枚刻着“井底忠骨”
的铜符传到她手中已有三年,而今终于循图找到了这片荒芜之地。
“阿爷说,他曾梦见父亲回来,披着破甲,脚踝还拴着铁链。”
她低声对身旁同伴说道,“可他不敢烧纸钱,怕惹祸。
现在……我可以替他们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