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风和日丽的清晨,明媚的阳光倾洒在宏伟巍峨的宣政殿上,那朱红色的殿门缓缓开启,仿佛在揭开大唐又一段重要历史的序幕。
李承乾得知李世民还朝后,即刻快马加鞭赶回长安,只为能与众人共绘大唐发展蓝图。
翌日,宣政殿内庄严肃穆,气氛凝重。
李承乾身着绣有精致龙纹的明黄色朝服,腰间束着镶玉腰带,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步入殿内。
他面容坚毅,神色间带着深思,目光深邃而坚定,周身散发着皇族与生俱来的威严与担当。
李世民端坐在主位,头戴通天冠,身着华丽龙袍,神色威严庄重,不怒自威。
那深邃的目光仿佛能洞悉一切,令众人不敢有丝毫懈怠。
李佑在一旁陪坐,身着锦缎华服,神色中透着兴奋与期待,似乎对即将展开的讨论充满了好奇与热情。
内阁成员韩瑗、来济、李百药、杜正伦等人早己在殿内下首围坐。
韩瑗身着深青色官服,面容严肃,眉头微蹙,似在沉思即将探讨的重大议题。
来济身着绛紫色朝服,目光专注,眼中闪烁着智慧光芒,仿佛己在心中对议题有了诸多思量。
李百药一身素色长袍,尽显儒雅睿智,手中轻握一把折扇,看似闲适,实则心思缜密。
杜正伦身着蓝色官服,神情认真,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等待着讨论的开始。
李佑面带微笑,恭敬地向李承乾递上党仁洪的奏章,微微欠身说道:“皇兄,此奏章关乎我大唐社稷兴衰,还请皇兄仔细过目。”
李承乾神情庄重地接过奏章,双眉紧锁,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览。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时而凝重,时而舒缓,心中不断权衡着其中的利弊得失。
片刻后,李承乾抬起头,目光环视众人,缓缓开口说道:“此次广州都督党仁洪出使林邑,带回可二熟三熟的稻种,且经试验,岭南地区亦能实现二熟甚至三熟,此乃我大唐之幸事。
然而,南粮北调,却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亟待我等共同商议出妥善之策。”
韩瑗立刻起身,恭敬地拱手说道:“殿下,依臣之见,当务之急在于完善仓储制度。
在漕运所经的河运沿途,应广泛设立粮仓。
于汴河与黄河交汇的河阴县,设河阴仓。
此仓选址需注重交通便利,以便粮食的装卸与转运,确保粮食能够顺畅地集散。
在黄河北岸三门之东,设置集津仓。
此仓规模宜宏大,以具备足够的容量容纳众多粮食,满足存储需求。
在河西的河清县,设立柏崖仓;在三门之西,设置盐仓。
这两处仓库,因其重要性,防护措施务必加强,以防粮食受潮、霉变等受损情况的发生。
同时,将陕州境内的常平仓改为太原仓,华州的广通仓改为永丰仓;对洛阳的含嘉仓和长安的太仓进行扩建。
如此布局,方能实现漕运粮食的及时储备与中途高效周转。”
来济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赞同之色,紧接着说道:“韩大人此计甚妙。
这些粮仓不仅要布局合理,其内部管理亦需严谨有序。
应制定详尽的仓储规则,从粮食的入库、存储到出库,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标准与流程。
要做好防虫、防潮、防火等工作,定期对粮食进行检查与盘点,确保粮食的质量与数量。
同时,需配备充足且训练有素的守卫,加强仓库的安保措施,防止粮食被盗或遭受歹人破坏。
唯有如此,方能为南粮北调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解我大唐当前之急。”
李百药轻抚胡须,若有所思地说道:“再者,优化漕运方法亦是重中之重。
可将隋代大运河的全程通航改为分段通航:先在粮食主产地江淮地区,挑选坚固耐用的漕船,招募经验丰富、熟悉水道的船夫,将粮食装载上船。
输送至河阴仓后,再转运至太原仓,此为‘北运’。
由官府出资雇船,通过运河将粮食运往洛阳含嘉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