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罗马的坚冰未能融化,财政的压力如影随形,但亚历山德罗深知,意大利最匮乏的并非暂时的金钱或一块土地,而是支撑其长远崛起的基石——人才。
尤其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能够驾驭工业文明引擎的人才。
在安抚了受挫的里卡索利男爵后,他立刻将全部政治重量压在了教育改革的战车上。
首相府的书房彻夜灯火通明。
里卡索利男爵一扫梵蒂冈之行的阴霾,眼中燃烧着新的使命感,带领着教育部和从科斯塔集团借调来的技术专家团队,日夜奋战。
厚厚的《义务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振兴法案》草案在激烈的讨论和反复修改中逐渐成型。
内阁扩大会议上,气氛凝重。
财政大臣里卡尔迪首先发难,看着草案中庞大的预算需求(校舍建设、教师薪酬、教材印刷、奖学金),眉头拧成了疙瘩:“首相,男爵,我理解教育的重要性,但国库…您知道的。
铁路要钱,剿匪要钱,军队整编要钱,现在又要这么大一笔教育开支?钱从哪里来?难道再去借一笔‘教育贷款’?”
保守派代表,一位老派贵族也慢悠悠地开口:“强制所有孩子上学?这…是否有必要?农夫的孩子就该学着种地,工匠的孩子就该学手艺。
让他们都去读书认字,学那些奇技淫巧,岂不是乱了纲常?而且,这会不会…削弱了家庭和教会对下一代的影响力?”
他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旧势力的担忧。
亚历山德罗没有立刻反驳,他看向里卡索利男爵。
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此刻却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他猛地站起身:“诸位。
意大利的落后,根源在哪里?在于愚昧,在于我们拥有数千年灿烂文明,却让绝大多数人民目不识丁。
看看英国,看看法国,看看普鲁士,他们的强盛,建立在受过基本教育的产业工人、工程师和科学家之上。
我们的工厂引进了机器,却找不到足够能操作、能维修的工人。
我们的铁路在铺设,却缺乏懂测绘、懂管理的技术员。
长此以往,我们的‘五年计划’就是沙滩上的城堡。”
他转向保守派贵族,语气激昂却带着说服力:“至于纲常?让人民识字,懂得法律,明白事理,只会让社会更稳定,更有秩序。
教会教导灵魂向善,学校启迪心智明理,两者并行不悖。
一个能读懂《圣经》的信徒,难道不比一个文盲更虔诚吗?”
亚历山德罗适时接话,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钱的问题,挤一挤总会有的。
压缩其他不必要的开支(暂缓军队换装),动用一部分伦敦贷款中指定用于‘基础建设’的部分(校舍也是基础建设),科斯塔集团会带头捐资助学。
至于教育的回报?”
他冷笑一声,“诸位难道没看到科斯塔工厂里那些能看懂图纸、操作精密机器的工人带来的效率提升?没看到北美订单因为我们有相对识字的劳动力能快速理解标准而顺利交付?教育不是开支,是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投资于我们孩子的头脑,就是投资于意大利的未来。”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这两份法案,必须通过,这是王国复兴的根基。
谁反对,谁就是意大利未来的罪人。”
亚历山德罗的威望、里卡索利的雄辩以及那不容辩驳的“强国逻辑”
,最终压倒了反对的声音。
在内阁勉强通过后,法案被提交议会。
虽然保守派和部分利益相关者(如担心失去廉价童工的地主)依旧鼓噪,但在统一党的强力运作、亚历山德罗的亲自游说以及科斯塔集团暗中支持的舆论造势下,《义务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振兴法案》最终在1861年10月获得议会通过。
《义务教育法》核心:规定全国6-12岁儿童强制接受初等教育,为期4年。
公立初等学校免收学费(初期受财力所限,优先覆盖城镇和改革试点区,逐步推广)。
课程以读写算(意大利语、算术)为核心,辅以基础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常识,强调实用。
授权地方政府和教会(在监管下)参与办学,但核心课程标准和教师资格由教育部统一制定审核。
《高等教育振兴法案》核心:重点投入扩建和提升现有理工学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