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时他还处于劳改状态,不过因为县领导关照,向阳公社的领导也惜才,就同意将他调到公社中学当老师。
嘉宾小航:他为什么造电视机?
嘉宾小瑞:因为孤独啊。
那时候交通各方面都很不方便。
你想获得外界信息,要么靠收音机要么靠报纸。
报纸不用说,公社中学的老师工资很低,没那闲钱订报纸。
可光靠广播的话,又相当单调。
他自己就组装了一台电视机。
后来改革开放了,陈教授为了给知青点挣更多的钱,除了组装拖拉机卖之外,就是想卖电视机。
刚好他自己也会组装电视,所以他就找了唐院士帮忙。
因为他和田教授一直把“为人民服务”
当成座右铭,所以他也贴在电视机上了。
后来就莫名其妙,出现了神奇的外挂。
嘉宾秋秋:大佬就是大佬啊,心理素质可真强。
当时他们就没吓到吗?那么多高科技。
嘉宾小瑞:没人会吓到啊。
那个时候已经有电视大学了,县城都有电视大学的办学点。
他们看到电视上的内容,第一反应就是收到电大的台呗。
谁也没当回事。
我外公外婆说,当时大家特别高兴,觉得机会好难得。
那个时候电大非常紧俏,你想进去学习,不仅需要单位推荐,还要经过考试,录取率也很低。
大家都说既然可以在家自己学,那也不纠结了。
因为这个,那会儿电视机卖的特别好。
我国的彩电事业之所以在很短的几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也是因为这事儿。
嘉宾秋秋:为什么强调彩电?
嘉宾小航:那还用说呀,肯定是因为彩电看上去更清楚,才方便大家学习。
嘉宾小瑞:对,当时我国特地花钱从日本进口的彩电生产线,就是为了大规模生产彩电。
那几年录像机和彩电真的是发展的特别快,其他家用电器比方说洗衣机冰箱之类的,反倒是集体退避三舍。
大家把有限的资源全花在电视机学习上了。
嘉宾秋秋:哦,所以小康的标准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变成了电灯电视?我奶奶还说80年代他们就小康了,原来是这样判断的。
嘉宾小航:那他们是什么时候意识到电视机非同寻常的呢?
嘉宾小瑞:我外婆很早就意识到了。
她是医生,特别爱追根问底,察觉到不一样之后,她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最后他们终于肯定,他们的确造出了不一样的电视机。
主持人:哎呀,不好意思,时间又到了。
至于这神奇的电视机究竟带来了多少惊喜,我们明晚再聊吧。
各位观众朋友们,晚安,明晚同一时间再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