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不用票的电视机,200块钱一台。
订单凑够了10台,就找人免费给你发货,只要去火车站拿就行。
当然,陈立恒不可能自己跑去送货,托交友广泛的宋清远的福,他能找到在火车上工作的熟人。
等到买卖双方敲定好之后,到时候把东西交给列车员,就能完成运输工作。
当然,得掏点钱意思意思。
陈立恒感慨不已:“难怪大家都愿意当八大员,这有了交通工具就是不一样。
还不用他开火车呢,人在车上,都能赚外快。”
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腐败吧。
可如果没人搞这种假公济私的行为,他就得自己想办法找货运车厢,那样花费的成本更高,甚至因为要托运的电视机数量太少,而造成运输车辆的浪费。
他点点头,又自言自语:“难怪要搞经济改革,的确得灵活些,才能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
田蓝好笑,随便他叨叨。
他忙她更忙,她手上有一堆事呢。
淀粉车间得盖房,桃心型的喜糖也要赶紧做。
5月是结婚的旺季,现在他们收到的订单已经超过了1000瓶。
越往后面会越多,如果没有专门的生产线,根本应对不了如此广阔的市场需求。
还有糖稀,同样的扩大生产规模。
别说食品厂,就是酒厂也放了话。
马上要进夏天了,水果罐头得准备上。
他们今年跟林场说好了,要多进一半水果全部生产成罐头,腌制罐头的糖也必须得跟上啊。
在夏天来临之前,这些活一件都不能耽误。
当然,这些还不是重点工作。
眼下她真正要关注的,实际上是向阳公社各个大队的通电问题。
早在60年代,国家就已经推行过一波村村通电的工程。
向阳公社也是搭了那会儿的末班车,成功通上的电。
但买电线要钱,买电线杆子也要钱,最可怕的是用电还得交电费。
这对各个大队的社员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他们承受不起。
听说本省甚至还有地方当初被作为示范点,村里通了电。
结果因为交不起电费,后来电灯电线都成了摆设,家家户户还点煤油灯。
一句话,钱制约了现代科技进农村。
现在,经济卡脖子的手已经松弛了,起码赵家沟不缺这份钱。
大队书记听了田蓝的汇报,赞同通电的是迫在眉睫。
有了电,他们的磨坊就不用单纯依靠风力。
到时候通上电,磨盘就能呼呼地转。
有了电,即便到了晚上,糖坊和酒坊照样能开工,起码能多赶一半的工时,能多挣好多钱呢。
以后娃娃们也不用坐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多费眼睛。
他立刻张罗着开社员大会,把全大队的男女老少都拢到一块儿,说引电入村的事。
通电技术上没问题,县里的电力公司也愿意送电下乡。
就原先困扰大家的电缆供应,因为吴师傅有门路,只要多掏点钱就能买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