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番外:我们的80年代
主持人:好,欢迎大家来到《时空穿梭机》,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回到80年代。
首先,请诸位嘉宾谈一谈对80年代的看法。
嘉宾秋秋:笑,80年代我还没出生呢,没亲眼看过。
我的概念就是科学的春天,科技元年。
因为那是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爸爸妈妈生活的年代。
他们说就从来没有过那样的时代,所有人都孜孜不倦地学习,所有人都在拼命地汲取科学文化知识,所有人都热衷搞技术革新。
包括我外公外婆,他们是农民,当时没有现在的高科技手段,都是用最原始的温度计这些来测量气温还有土壤的湿度。
我妈当时才上小学,刚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得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厚厚的一大本,就是最原始的统计资料。
一种新筛选出来的农作物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怎样的生长情况?就是用这种方法,全国各地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是研究员,最终获得了大量的宝贵的一手资料,作为最确切的参考资料帮助农学家们筛选种子。
我外公外婆到现在还说,我们国家号称世界种子库,有他们贡献的力量。
嘉宾小瑞:这点我赞成。
我们家算工人世家,几辈子都是工人。
我妈说那个时候工厂的电视大学一下子就特别火爆,几乎全厂的人都天天过去上课。
那时候她还很小,觉得看电视很好玩。
结果她三门外语都是在童年时期通过电视机打下的基础。
他们厂里特别流行搞技术革新,就连工人盖厂房,都要琢磨砌砖的技术。
谁能又快又好又省地把墙砌出来,所有人都要竖大拇指。
更别说日常生产工作,大家都流行怎么节约怎么高效,谁找到了窍门都会跟工友分享。
然后车间开会的时候,就讨论这些,大家再共同实验,得出结论之后,全车间推广,全厂推广。
各个地方不是有工人俱乐部吗?那会儿大家除了过去休闲唱歌跳舞啊之类的,主要还是技术交流。
嘉宾小航:哦,我想起来了。
电视大学那个《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专题,是不是就在工人俱乐部拍的?
嘉宾小瑞:没错,那会儿我爷爷已经是8级车工了,他不仅在车间带徒弟,还拍了电视大学的录像,跟大家共同分享技术心得。
我上大学的时候,我舍友爸爸过来,说起这件事,还开玩笑让我喊他师叔。
因为他自认是我爷爷的徒弟。
就是跟着电视节目学习的时候,看到了我爷爷做示范,觉得当工人特别帅,高中毕业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考了技术学校。
他们家本来都是老师,还指望他子承父业呢,他就这么叛变了。
主持人:我发现这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儿。
以前人们觉得工人五大三粗没文化,哪里有教书先生体面气派。
现在很多地方也这样想。
包括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即便蓝领工人的收入要比一般教师甚至大学教授的收入还高,但大家仍然认为后者更体面,更有社会地位。
嘉宾秋秋:那肯定的呀。
教授有发展前途,工人的未来一眼看到头。
如果我们的社会也是这种状态,那大家肯定会觉得小瑞他同学的爸爸做了不明智的选择。
其实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要大家看到发展前景,知道自己付出劳动就有收获,那不管干什么工作,都是愉快的。
也不用想太多有的没的,考虑到自己的天赋、性格特点以及爱好就行了。
嘉宾小航:这是我们的幸运,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