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田蓝有些担忧:“就是没有竹子,做浮床可能有些麻烦。”
薛秀琴蹲在水边,眼睛盯着芦苇床看:“我看这个就很好啊。
对了,你们是怎么做芦苇床的?”
她一回头,竟然瞧见高卫东不声不响地走了。
嗐,这人好奇怪。
哪有他这样做主人的?一点儿待客礼节都没有。
田蓝却猜测到了高卫东的悲愤。
三江农场本是鱼米之乡,结果被他们挤兑的,好像什么都拿不出手来了一样。
让他这个新三江人脸往哪儿搁?
薛秀琴可不惯着他,哼,别以为他不说,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做芦苇床。
他们宁甘农场,那都是一等一的聪明人。
他们那儿也长了好多芦苇。
哈!
等明年看吧,明年他们还能无中生有地多长出几万亩稻子来。
薛秀琴说话的时候双手叉腰,头还高高地昂起,好像宁甘农场的阳光都跟着她一块儿跑过来了。
那么灿烂,那么生机勃勃。
这就是一颗大西北的小白杨啊。
田蓝忍不住笑着问:“你们还好吗?”
薛秀琴伸手抱她的胳膊,声音带着爱娇:“好,我们都很好。
杜忠江要去农具厂了,是农具厂的师傅点名要的他。”
田蓝大喜过望:“真的?那太好了!”
薛秀琴跟着点头,眼睛亮晶晶的:“是啊,我们都高兴死了!
杜忠江可以一心一意地在厂里做农具了。”
这个时代工人是光荣的代名词。
他们军垦兵被选去当工人,就是农场对他们的肯定。
他们做了什么,农场都看在眼里呢!
田蓝高兴的内容更丰富。
一个是从停课闹革命到现在,学校运行处于事实上的瘫痪状态,杜老师入职中学教书的事情自然也停摆了。
中学老师和普通农场职工的工资可不是一个水平,后者勉强养活自己可以,但要想置办下家业那就不容易了。
杜家两个小孩以后都要成家立业,你不能结婚了还住集体大通铺吧,总得有自己的房子。
况且,人的心态也难平和。
现在,杜家出了位正式工人,常人看她们的目光都不一样的。
另一个就是杜忠江的出身,以他黑五类的家庭背景还能被选上当工人,那说明农场目前的政治气候尚可,不是唯血统论挂帅。
这对于维持知青队伍的士气至关重要。
谁也不想自己累死累活的,明明什么坏事都没做,还天天被当成二等公民挨白眼。
田蓝心念微动,追问了句:“陶军长从京城回来了?”
薛秀琴茫然,上层领导的变动她可搞不清楚,她也不关心。
还是陈立恒主动作答:“回来了,八月底回来主持工作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