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火星表面的红色沙尘还未完全消散,基地停机坪上己整齐排列着100台核聚变木牛机器人。
它们的“牛背”
加装了流线型的“流马扫描仪”
,扫描探头按八卦方位分布,分别对应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方向,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探头的信号强度——这是俞天根据古代“八卦定位法”
优化的勘探系统,能覆盖首径10公里的探测范围。
“所有木牛注意,按‘八门行军’路线展开,每台间距500米,扫描频率设置为每30秒一次。”
俞天的声音通过量子通讯传到每台木牛的控制系统,他站在指挥中心的全息沙盘前,指尖划过北纬45°区域的虚拟坐标,“重点排查该区域的氦-3信号,之前的卫星探测显示这里有异常能量反应。”
马库斯的机械臂操作着总控制台,将钻探参数输入系统:“每发现可疑信号,立刻启动浅层钻探,深度控制在10米以内,避免破坏潜在矿脉结构。”
他调出之前北极测试的木牛数据,将“关节扭矩”
“聚变输出”
等参数调整至勘探模式,“如果遇到坚硬岩层,允许短暂提升功率,但必须保持热平衡阈值在安全范围。”
林夏的全息投影悬浮在沙盘旁,瞳孔中跳动着实时数据流:“流马扫描仪己校准,八卦探头的信号同步率达98%,氦-3探测精度误差小于0.01%。”
她将史前遗迹的石门工艺数据导入对比库,“一旦发现人工痕迹,系统会自动触发工艺吻合度分析,阈值设为85%。”
随着俞天一声令下,100台木牛机器人同时启动。
它们按八卦方位呈辐射状展开,“牛蹄”
踏过红色沙砾地,留下整齐的轨迹。
流马扫描仪的探头不断闪烁,将地质数据实时传回指挥中心,沙盘上逐渐浮现出火星地表下的岩层结构,蓝色的氦-3信号点零星分布在坐标网格中。
“北纬45°12′,东经108°30′,氦-3信号强度异常!”
第73号木牛的操控员突然喊道。
指挥中心的屏幕上,该区域的信号数值从常规的0.5单位飙升至4.2单位,且仍在持续上升。
林夏立刻放大该区域的三维模型,发现信号来源集中在地下50米处,形成一个密集的矿脉带。
“启动深层钻探!
深度50米,速度放缓,采集岩芯样本!”
俞天按下指令按钮。
第73号木牛的“牛腹”
伸出一根钛合金钻探杆,缓缓钻入地下。
指挥中心的所有人都紧盯着屏幕,当钻探杆收回,顶端的岩芯样本泛着淡蓝色的光——这是高纯度氦-3的典型特征。
“初步检测,氦-3纯度达68%,是己探明矿脉的1.5倍!”
检测员的声音带着兴奋。
更令人震惊的是,随着其他木牛向该区域聚拢扫描,沙盘上的矿脉形态逐渐清晰——这不是普通的线性矿脉,而是呈标准的“八阵螺旋结构”
,从中心向外延伸出八圈矿脉,每圈的氦-3纯度都比内圈递增12%,最中心的纯度甚至突破了9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