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实验室的灯光聚焦在青铜铸就的浑天仪上,八龙衔珠的支架在光影中投射出复杂的几何阴影。
俞天蹲在底座旁,手指拂过“滴漏计时”
装置的铜制导管,管内残留的水垢还保持着水流冲刷的纹路——这是东汉水力驱动技术的核心,也是他决定保留的“灵魂”
部分。
“石英晶体振荡器准备好了。”
林夏的全息投影悬浮在浑天仪上方,数据流组成的虚拟线路正与实体仪器的刻度环精准对接。
她调出火星石英的分子结构模型,晶体内部的晶格在全息屏上闪烁,“共振频率稳定在32.768kHz,每天的误差可控制在0.001秒内。”
马库斯的机械臂提着个金属盒子走进来,盒内的精密仪器泛着冷光。
他将盒子放在实验台边缘,发出沉闷的碰撞声:“我的团队调试了三次,这是最小体积的适配型号。”
语气里带着不情愿的认可,生物义眼却始终盯着浑天仪的刻度。
俞天没有理会他的态度,注意力全在滴漏装置与振荡器的衔接点上。
他用青铜刀在导管末端刻出螺旋状纹路,每道刻痕的深度都严格遵循浑天仪原有的比例:“保留水力驱动的核心齿轮,用振荡器校准转速。”
当他将石英晶体模块嵌入底座暗槽时,齿轮组立即发出细微的嗡鸣,转速表的指针稳定在每分钟12.5转。
林夏的数据流实时监测着升级后的参数:“时间精度达到预期,现在测试定位稳定性。”
她将HD3651B的初始坐标输入系统,浑天仪的黄道圈开始缓慢转动,龙形支架上的铜珠沿着轨道滑行,最终停在赤经5时17分32.41秒、赤纬-7度24分18.3秒的位置,与标准坐标的误差仅0.002度。
马库斯的终端突然弹出警报,他的团队正在用现代望远镜观测暗星,屏幕上的误差值跳动在0.012度到0.015度之间。
“引力透镜效应开始显现了。”
他皱眉看着数据曲线,那些锯齿状的波动像在嘲笑AI算法的无力,“透镜角度每小时变化0.003度,预测模型根本跟不上。”
接下来的72小时,实验室成了无声的战场。
浑天仪的铜珠始终稳定在轨道上,定位误差被牢牢锁死在0.003度以内,滴漏装置的水流声与振荡器的嗡鸣形成奇妙的共振。
而隔壁房间的屏幕上,现代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却像失控的心电图,最大误差一度飙升至0.05度,红色警告灯闪烁不停。
“问题出在算法的线性假设上。”
俞天在第七次对比数据时突然开口,指着浑天仪的赤道环,“引力透镜的扭曲是非线性的,就像水流过不同形状的河道,传统的圆形轨道反而能抵消这种扭曲。”
他让林夏调出汉代的“赤道仪”
设计图,与暗星的引力场模型叠加,重合度竟高达89%。
马库斯的机械臂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钛合金植入体的红光忽明忽暗。
当第72小时的观测数据汇总时,浑天仪的平均误差0.003度,现代望远镜则是0.018度,差距悬殊得让他无法辩驳。
“或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