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信号中断后的第11分钟,钻探车外的雾中碎片完成最后拼接。
赵工的便携式检测仪显示,三足钵形态的组合体表面纹路开始发光,波长稳定在630纳米,属于可见红光范畴。
他与马库斯保持1.5米距离,同步观察这一现象——陶片拼接处的缝隙完全消失,仿佛原本就是整体,水流在钵体周围形成顺时针漩涡,转速稳定在每秒2圈。
基地监控屏幕上,量子通讯终端的预热进度达到23%。
林夏的全息影像突然定格,右手食指指向屏幕角落——那里原本模糊的信号杂波,此刻正凝聚成清晰的图像:三足钵内部的水面上,青灰色碎片自动排列,组成行秦隶铭文,笔画间的水光反射形成稳定的光纹。
“秦工铸器,可承星火。”
研究员小陈的声音带着颤音,他的手指悬在操作台上,不敢触碰任何按钮,生怕惊扰这跨越时空的景象。
所有研究员的呼吸频率在此时降至每分钟12次,视线聚焦在“铸”
字的金旁——那分明是秦代弩机“望山”
的刻度放大版,每个刻度线间距0.1毫米,与卷2出土的实物误差≤0.002毫米。
林夏的紧急解析程序在0.8秒内启动。
屏幕左侧弹出秦代“工官系统”
的铭文样本库,右侧显示三足钵上的文字,对比结果显示字体匹配度达98.7%:“属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的官方铸器铭文,与卷2‘物勒工名’制度同源,是秦代工匠对产品质量的官方承诺。”
她的瞳孔里跳动着字符间距检测数据,“‘星火’二字的间距精确到0.01毫米,符合秦代青铜铸造的最高精度标准。”
俞天的机械义眼突然放大“火”
字的捺笔。
在800倍放大倍率下,笔画末端的凹槽里藏着组微型坐标,经基地数据库比对,与卷2青铜剑鞘的发现地——反物质容器储存舱的经纬度完全重合,误差≤0.001度。
“这不是巧合。”
他伸手触碰屏幕上的“铸”
字,指尖与金旁的望山刻度重叠,“秦代工匠在青铜器物上留的,从来不是简单的铭文。”
钻探车现场,赵工发现三足钵的纹路开始渗出淡金色液体,与钻孔涌出的液态水融合后,在地面形成新的图案。
他立即用便携式扫描仪记录,数据实时传输至基地——这些图案的凹槽深度按1毫米、3毫米、5毫米的规律排列,恰好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奇数项。
林夏将其与卷16的螺旋打印路径算法比对,匹配度瞬间跳至92%。
“算法逻辑完全一致。”
林夏的全息影像调出三维对比模型,左侧是三足钵纹路的立体扫描图,右侧是3D打印机的螺旋进给轨迹,两条金色曲线像双生藤蔓般缠绕,“史前工匠用最原始的方式,记录了现代工业的核心算法——这不是指引,更像是在验证我们走的路。”
基地历史数据库的自动关联结果弹出:“秦工铸器”
条目下,赫然链接着卷2的反物质容器铸造工艺参数,其中青铜配比的铜锡比6:1,与三足钵碎片的材质检测结果完全吻合。
“承星火”
条目则关联到归墟文明的核聚变装置图谱,两者的能量传导路径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关键节点的误差率仅3.7%。
马库斯的机械臂突然抓住赵工的扫描仪,强行中断数据传输。
“董事会需要优先知晓成果。”
他的钛合金面甲下闪过一丝贪婪,机械义眼正在拍摄三足钵的全景,终端里的单独传输通道己激活97%。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