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俞天的机械义眼锁定能量轨迹的瞬间,培育舱的警报系统突然尖啸。
屏幕上的螺旋轨迹正以每秒3帧的速度扩张,最后一圈陶纹的光斑在土豆堆上炸开,形成与归墟能量波动同源的红色涟漪。
林夏的全息影像持续闪烁,数据流在她周身凝成破碎的防护盾:“能量强度己突破安全阈值,预计接触时间47分钟。”
“沃克,立刻启动培育舱的隔离程序!”
俞天抓起三足钵拓片,指尖的陶土粉末突然泛起金光,“林夏,把波动频率同步到基地防御系统,用三鼎的共振场对冲!”
他冲向舱门时,口袋里的父母遗留陶片发烫,与土豆芽眼的螺旋频率产生剧烈共鸣。
广场上的全息屏幕突然切换画面,原本播放的生态数据被红色警报覆盖。
但短短十秒后,画面又切回对比视频——仰韶老匠人捏着泥条盘旋上升,拇指按压的力度在压力传感器上形成锯齿曲线,与右侧3D打印头的压力变化曲线几乎重合。
正在围观的工程师们发出困惑的议论,首到俞天抱着陶片展台冲出通道,才明白警报并非误报。
“维持展会运行。”
俞天把陶片嵌进展台凹槽,陶片与展台内的叶轮模型立刻产生共振,“这是最好的防御演示。”
他的机械义眼投射出动态原理图谱,泥条盘筑时的36°斜角被金色线条标出,线条延伸至叶轮截面,0.5mm的层间斜角与之形成完美的几何映射,“老匠人凭手感掌握的搭接角度,其实是在规避应力集中——就像归墟的能量波动,总会沿着最省力的轨迹扩散。”
人群后方传来骚动。
曾经撕碎俞天报告的技术员挤到前排,手里的《陶纹解析手册》折角处写满批注,其中“3:5菌群配比”
几个字被红笔圈了三次。
“俞工,”
他举着手册的颤抖指尖差点戳到展台上的陶碗,“第五页的共生公式,真要严格按斐波那契数列调整?我昨天试了4:5,结果……”
“结果放线菌的降解效率暴跌19%。”
俞天接过手册,机械义眼扫过页面边缘的实验数据,“看陶碗的圈足,3圈弦纹对应5个乳钉,少一个都会让重心偏移0.3mm。”
他突然指向屏幕,老匠人正在修补泥条缝隙,拇指的按压轨迹与土豆芽眼的螺旋完全一致,“微生物和泥条一样,需要容错空间,但不能打破平衡比例。”
林夏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展台上方,白大褂上的数据流与陶纹重叠:“补充说明:3:5配比能使菌群的能量转化率稳定在61.8%,接近黄金分割比。”
她的瞳孔弹出实时监测画面,基地外围的红色能量涟漪正撞击三鼎共振场,每次撞击产生的波纹,都与陶碗弦纹的振动频率相同,“防御系统正在吸收波动能量,转化率与菌群实验数据吻合。”
马库斯站在喷泉池边缘,机械臂倒映在水面,呈现出与泥条盘筑相似的扭曲弧度。
他的终端屏幕上,偷偷复刻的3D打印参数正自动调整——老匠人碾压泥条的压力变化曲线(2MPa→5MPa)被红色光标标出,与他昨夜测算的反物质容器承压临界点完全重合。
当屏幕里的泥条突然断裂,他的机械手指不自觉地攥紧,指节的液压装置发出与断裂频率相同的嗡鸣。
“马库斯主任也对古法感兴趣?”
俞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里把玩着块新收获的土豆,芽眼的螺旋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
机械臂的液压装置瞬间复位。
马库斯转身时,终端己切换至地球董事会的通讯界面,红色指令字“终止技术熔断”
在屏幕上格外刺眼。
“只是看看原始工艺的缺陷。”
他的机械义眼扫过土豆,瞳孔里的分析数据显示,芽眼螺旋的抗疲劳强度是标准种植模式的2.3倍,“比如这种随机生长的结构,永远达不到激光切割的精度。”
话音未落,广场大屏幕突然切换到归墟能量波动的实时监测。
红色涟漪在撞击三鼎共振场时,被分解成无数细小的螺旋波纹,每个波纹的角度都是36°,与泥条盘筑的搭接斜角分毫不差。
林夏的声音透过广场音箱响起:“防御系统采用陶纹的分形原理,将集中能量分解为81股支流,目前抵消效率91%。”
马库斯的终端在此时震动,新指令弹窗覆盖了旧信息:“立即提交斐波那契数列的军事应用方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