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不着急,一点一点进步。”
孙山愣了愣,笑了笑,郑重地点了点头:“师爷,你说得对,一步一步来。”
张师爷说得对,做事切忌一步登天。
如今的亩产6斤已经非常不错的,比以前进步不少。
大乾的水稻平均2-2.5石亩每年,折合24-3斤亩。
(默认一石等于12斤)
高产地区(比如江南,湖广,川地),双季稻或稻麦轮作田,高产时年亩产达4-6石,约48-72斤。
精耕细作区(如珠江三角洲)采用桑基鱼塘模式,稻产量稳定在6石以上(72斤)。
(按年计,指带壳谷,并不是米)
而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水稻产量才是32斤亩。
能上千斤已经是7年代之后的事了。
这次沅陆县,因为使用了鸟粪,单季能亩产6斤,的确是质的飞跃。
一季稻谷等于别人的一年,甚至还越不少地方的水稻产量。
孙山连忙端正自己的态度,点了点头说:“的确比之前的产量高不少。
就算普通人家耕种,也不会产量太低,总之会比之前的好上不少。”
孙山把列表传给在场的官吏,学生,群众查看。
当然是前两种人群看,让群众看,看个寂寞。
会写自己的名字已经算得上有文化了。
王县丞上前一步问:“大人,不远处那些水稻也是使用过鸟粪的试验田吗?”
孙山点了点:“是。
为了验证鸟粪有没有作用,我让人种了不少田。
刚才只是统一刈稻五亩。”
王县丞乘胜追击地问:“大人,要不要继续收割?单单五亩田,数量上有点少。”
王县丞做事向来犹犹豫豫,虽然肉眼可见的五亩地产量高,但更想不同的五亩地产量是不是一样高。
孙山对此没有意见,反而赞同地说:“行,那边的水稻也割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