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其二,请加派御史巡阅漕渠,疏浚关键河段,确保自春日起,漕船北上之路畅通无阻,绝不可因河道壅塞而误了粮期。
其三,即刻与河北道节度使商议,可否由太原仓调拨部分军粮,暂充关中民用,待江淮粮至再行补还。”
李隆基沉思着,一时难以决断。
裴耀卿确是干才,一眼看到要害,然而要从太原仓调拨军粮……
太原乃北疆军事重镇,军粮关乎边防安危与边将人心,岂能轻易动摇?此例一开,后患无穷不说,更是无异于将朝廷的窘迫公之于众,这于他这位缔造盛世的帝王而言,何等难堪?
李隆基心中略有羞恼,但粮食和灾情又的确是个大问题,最终,他也只能无奈地道:“此议虽能解一时之急,但其间关系甚大,不能轻易决断……”
裴耀卿暂时退了回去,调拨军粮一事兹事体大,他也没想过一次朝会上就能决定下来。
【唉……古代百姓活着也太不容易了,连皇帝都要为着粮食的危机,兴师动众地跑到洛阳去,留在关中的百姓,他们又该怎么应对呢……】
一道饱含无限愁绪的轻柔心语响彻在众人耳畔。
李隆基闻言,以眼神示意另一个正打算出列奏事的官员先退下,他想先听听萧青梧要说些什么,或许……借此机会,又能听到什么天机呢?
【这真是个沉重又让人无奈的现实,从新石器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几千年的时间长河中,百姓其实一直在挨饿,真正全民能吃饱饭的时间,也不过只有距离我们最近的这短短二百多年。
】
【可是,这不是盛世吗……】萧青梧喃喃念着,【连京师这样的地方都在闹饥荒,那其他地方的人又该怎么办呢……】
9527虽然不是以情感交流和陪伴为主的ai,但在说到这些沉重的惨状时,它的语调也跟着调整出一些人性化的无奈:【古代所谓的盛世,也仅仅意味着饿死的人相对较少,或者大规模的饥荒得以避免,古代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做到让大部分人都丰衣足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才是封建社会的常态。
】
【整个关中都闹饥荒,这还不算大规模吗?】
【主人,古代与现代对灾害的界定标准完全不同。
当前的关中粮荒,在唐代已是需要皇帝亲自应对的严重危机,但这与导致王朝覆灭、或动摇统治根基的特大灾害仍有巨大差别。
总体而言,这是眼下急需解决的大麻烦,但在深度和广度上来说,规模确实不算大。
尤其是唐朝灾害频发,农业生态极为脆弱,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大家对常态灾害的接受程度已经很高了。
】
萧青梧听得心里越发沉重,她想起自己进宫之前,长安街头那些让人看了就不想再看第二眼的景象。
【说的也是,想一想,杜甫的儿子都能被饿死……那可是盛世啊,安史之乱还没来呢都成这样了,杜甫好歹还是个官呢……】
对啊,这不是盛世吗?为什么盛世里活着都这么难?那不是盛世的时候呢?
而一直旁听的文武百官们,脸上却十分难看,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更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宣政殿每一个能听见她心语的人心上。
盛世……?
这两个从前总令他们骄傲的字,此刻听起来竟有几分刺耳。
他们之中,不乏出身世家大族、从未为衣食忧愁过的人,也有凭借文采与军功被重用,一路爬上来的精英。
此刻,在那声声质疑中,一种混杂着不悦、轻蔑与些许被冒犯的情绪在许多人心中滋生。
更有几人嘴角几不可察地下撇,心中冷哼着“妇人之言”
之类的句子。
也有部分官员下意识地避开了望着上方的目光,或低头看着笏板,或望向殿外在冬日暖阳照射下的路面,脸上或多或少都带上了一丝不自在和讪讪。
天灾人祸哪能避免呢?历朝历代不都是这样过来的,这次关中闹饥荒,最大的影响只是在粮价的波动上,没有到完全活不下去的地步,这、这已经很好了啊……
李隆基的脸色是其中最难看的那个,他感觉脸上火辣辣的,一股混合着羞愤、恼怒与极力否认的灼热情绪瞬间冲上他的头顶,甚至还有些自己都没察觉到的委屈。
自他登基以来,夙兴夜寐,宵衣旰食,方有今日之治世,谁敢拍着胸口说,历朝历代,有哪个皇帝的治下比他的更海晏河清?谁的百姓能如他的子民这般安居乐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