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些都是古人通过无数次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我们必须严格遵守。”
接下来,苏景又教林薇煎制滋补类药方——当归黄芪汤。
“这副药中的当归、黄芪都是滋补药材,需要用文火慢煎,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煎煮时间要比风寒药方长,一般需要两盏茶的时间,中途还要加水一次,避免药汁熬干。”
林薇按照苏景的指示,控制着火候,时不时查看药汁的量,心中越发敬佩古人的智慧——看似简单的煎药过程,却蕴含着对药材特性的深刻理解。
煎药完成后,苏景将药汁过滤至瓷碗中,递给林薇:“你尝尝这药汁的味道,判断一下煎制是否到位。
优质的当归黄芪汤,药汁应呈深棕色,口感醇厚,且无焦苦之味。”
林薇轻抿一口,药汁虽苦,却蕴含当归的甘香与黄芪的醇厚,确实没有焦苦味,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已掌握煎药的要领。
下午,医馆迎来一位咳嗽患者,正是此前在同德堂险些购得假药的老汉。
苏景为他诊脉后,开具了一副止咳化痰的药方,嘱林薇依照上午所学的方法煎药。
林薇娴熟地备好药材、选用陶锅、掌控火候,并根据药材特性调整下锅顺序,很快便将药煎好。
老汉饮下药汁不久,便觉咳嗽明显减轻,他感激地说:“林姑娘煎的药果然不同,喝着舒心,见效也快!
以前在其他医馆抓药,煎出的药不是太苦就是无效,还是你们仁心堂的药疗效好!”
林薇微笑着说道:“大爷,这些药都是按照师父传授的方法煎制的。
如果您觉得煎药不便,可以选择在医馆煎好后带回家,或者拿一些我们昨天制作的止咳化痰丸,服用起来会更加便捷。”
老汉急忙回应道:“那我就取一些药丸吧!
这样我在家就能轻松服用,不必每天跑来医馆煎药,真是太麻烦你们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林薇一边深入学习制药和煎药的技术,一边将所学知识认真整理成笔记。
她还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在笔记中补充了药材的有效成分、炮制过程对成分的影响等详尽内容。
苏景看到她的笔记,眼中流露出欣慰之情:“你能够将古今医学知识融会贯通,这非常难得。
行医之道,既要继承古人的智慧,也要汲取现代的先进理念,唯有如此,才能不断精进,更好地服务于病患。”
一天傍晚,林薇坐在庭院里整理笔记,春桃端着一碗刚煎好的当归黄芪汤走过来:“林薇姐,你快喝点汤补补身子。
这几天你跟着师父学制药、煎药,肯定累坏了。
对了,我今天也学会煎风寒药方了,师父还夸我煎得好呢!”
林薇接过汤碗,轻抿一口,温热的汤液顺着喉咙滑下,散发着当归和黄芪的清香。
她看着春桃兴奋的神情,又忆起张婶认真制作药丸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春桃,等咱们都掌握了制药和煎药的技艺,就可以传授给更多人,让大家了解古代制药的智慧。
这样不仅能帮助更多病患,还能让这些传统手艺得以传承。”
春桃用力点头:“好啊!
我还想跟你学习现代医学知识,以后成为像你和师父一样出色的医者,让仁心堂的名声响彻整个长安城!”
夜幕降临,仁心堂的灯火依旧明亮。
林薇端坐于桌前,凝视着手中的笔记,其上详尽记录了古代制药的工艺、煎药的技巧,以及她补充的现代医学知识。
她轻柔地抚摸着笔记上的字迹,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从最初对古代医学的陌生,到如今逐渐掌握制药与煎药的精髓,她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成长,对“医者仁心”
的理解也愈发深刻。
她深知,学习古代制药与煎药仅是起点,未来尚有更多医学知识等待探索,更多挑战需要面对。
然而,只要拥有苏景的悉心教导、春桃与张婶的温暖陪伴,以及百姓的信赖与支持,她便满怀信心,决心在这个时代将古今医学知识融会贯通,为更多病患解除病痛,使仁心堂成为盛唐大地上璀璨夺目的明珠,让“仁心仁术”
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世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