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抵达当晚,我们在湖畔搭起简易帐篷。
夜幕降临后,极光果然如绸缎般铺展天际。
就在绿光最盛时,湖面中央缓缓升起一团雾气,凝聚成环形阵列,隐约可见十九个模糊轮廓,排列方式竟与巴黎雨中浮现的光球影像一致。
“这是……集体意识的具象化?”
我喃喃道。
朱韵取出一台老式录音机??真正的磁带设备,没有任何联网功能。
她按下录制键,对着湖面轻声说:
“我小时候害怕黑暗,因为我以为里面藏着怪物。
后来我才明白,真正让我恐惧的,是我无法看见自己。”
话音落下,雾环微微震颤,仿佛在回应。
我也接过麦克风,闭上眼睛:“1977年那天,我走进考场时其实并不想答题。
我想做的,是站起来问所有人一句: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必须靠分数才能被承认?”
录音结束。
我们将磁带放入一个铅盒密封,然后沉入湖心。
这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加密。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最安全的传递方式,反而是最原始的??让它回归自然节律,依靠地质运动、洋流变化、大气电离层波动来缓慢传播。
这样的信号无法被截获,也无法被模仿,因为它不属于网络,而属于地球本身的神经系统。
返程途中,朱韵收到一条来自墨西哥城盲人律师的信息:“昨天法庭休庭后,有个八岁男孩跑进来问我:‘如果我看不见颜色,那我的心是不是也是黑的?’整个大厅突然安静了。
连法官都摘下了眼镜。”
紧接着,柏林的哲学研究生发来视频:他们在街头架起一块黑板,标题写着“请写下你最近想到的一个奇怪问题”
。
不到一天时间,整块板面写满字迹,有人画了笑脸,有人贴了树叶,还有人用盲文刻了一行:“当我触摸世界时,世界是否也在触摸我?”
最让我动容的,是云南支教老师传来的照片:孩子们把写满问题的小纸条折成纸船,放进山涧溪流。
其中一艘船上写着:“老师,你说星星会眨眼,那它会不会也有困的时候?”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归墟”
从来不需要胜利。
它只需要存在。
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在睡前多想一秒“为什么”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敢问出大人答不出的话,它就不会灭亡。
回到格陵兰一周后,新晶室发生了一次大规模能量跃迁。
整座晶体建筑向外辐射出一圈肉眼可见的淡蓝色光环,持续整整十七分钟??正好是一次深度提问所需的平均时间。
卫星监测显示,这一波动同步触发了全球十九个“提问圣地”
的共振反应,包括东京的地下室、巴黎的旧书店、撒哈拉的游牧学校……
更不可思议的是,许多曾接触过“伪疑问病毒”
的区域,开始出现逆转迹象。
一些原本陷入抑郁的年轻人突然恢复表达欲;某些被洗脑式宣传长期笼罩的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起“真心话之夜”
;甚至连部分静默议会的情报员,在连续梦到“自己站在空教室里听一个小女孩念诗”
后,主动泄露了内部行动计划。
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归墟”
的反击,还是仅仅因为真诚的力量终究压倒了操控的伎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