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毕竟每年上千万两的白银流入,没有繁荣的商业贸易是不可能达成的,还有沉忆辰当初为了准备北方粮战跟麓川战役,曾在南方地区巨额采购米粮以及其他物品,为了简化银钱运输的麻烦,使用过一定额度的“私票”
。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明钱庄首任“央行行长”
的职位,沉忆辰挑选许逢源担任。
原因就在于他本身就是江南巨商,有着良好的商业信用,能得到整个商贾阶层的信任支持。
纸币改革短时间内很难在民间见到成效,但是大明钱庄在大额银票发行跟使用上面,已经展现出一套成熟的流程。
毕竟原本就有着信任基础,再加上有大明朝廷的官方背书,地方商贾们不怕出现赖账的情况。
于是乎在银票的基础之上,沉忆辰为了筹措北伐资金,发行了更为先进的战争券。
这种操作有多重好处,一是能得到江南地区民间财富的支持,减少朝廷方面财政压力。
二是当初田产税的推行,民间最为恐慌的地方就是朝廷巧立名目征收战争税。
公开发行战争券,让豪商巨富们主动购买,就能打消底层百姓对于战争会带来苛税的恐惧,维系北伐期间朝野内外人心跟局势稳定。
同时只要能保证券票本金跟利息的准时兑付,就能借助这波战争券提升大明钱庄的影响力跟信誉度,为将来纸币发行在民间打下坚实基础。
所以为了确保战争券的发售一空,沉忆辰把利息给定的很高,颇有一种千金买马骨的架势。
最后一点好处,便是战争券带来的财政收入,能更好安抚朝中传统反对力量。
没有人扯后腿,沉忆辰才能全身心的应对这场国运之战!
当然,靠着战争券的财政收入,是远远不足以支撑北伐。
沉忆辰真正的底气跟资本,在于清丈全国田亩之后的田产税,让夏粮跟秋粮的征收换算成银钱高达三千万两。
按照这个增长趋势,全年下来岁入再算上海关结余,大概率能突破五千万两大关。
相比较正统年间两千万两出头的岁入,短短十年时间里面整个大明王朝税收翻倍,国富民强才是沉忆辰胆敢展开北伐的真正基础!
源源不断的粮草装备涌向大明北方边界,同时山东都指挥使司、福建都指挥使司两路兵马,已经得到了沉忆辰的动员号令,做好了随时北方出征的准备。
不是沉忆辰不相信其他地方卫所兵马的战斗力,而是这场事关国运的北伐战役,他不愿意承担任何的风险,只有拿出自己全部的实力,才配跟接近于完全体的蒙古汗国开战。
关键时刻,还是自己人用的顺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