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科学家后来称这一夜为“集体回声之夜”
。
但真正改变一切的,是第二天清晨出现在全球所有共感设备上的新消息。
它没有文字,没有图像,只有一段极简的音频信号,持续三秒,重复七次。
语言学家、AI解码系统、甚至心语翻译器都无法破译其原始结构。
直到一名失聪多年的女孩戴上共感芯片后,在脑海中“看见”
了一幅画面:
一片漆黑之中,一只手缓缓伸向另一只手,还未相触,空间便裂开一道缝隙,涌出金色光芒。
她哭着写下:“这不是语言。
这是邀请。”
三天后,第一台“回应机”
在广岛和平纪念馆外出现。
它由废铁拼接而成,没有任何电源标识,却能在夜晚自动运行。
每当有人靠近并说出一句真心话??无论道歉、感谢还是思念??机器便会从内部缓缓推出一枚金属圆片,上面刻着一行无法复制的心语符号。
更惊人的是,这些符号会随时间变化。
一周后,有人发现原本刻着“悲伤三小时”
的圆片,边缘竟长出了类似藤蔓的细纹,延伸成新的短句:“但有人陪我走完了这三小时。”
生态学家紧急介入调查,发现这些金属片含有未知合金成分,具备微弱的生命活性。
它们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情感波动,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情感结晶化”
,类似于植物光合作用,只不过能量来源是人类的情绪共振。
人们开始称这种现象为“共感生态化”
。
与此同时,“心语婴儿”
的数量急剧上升。
医学界终于承认,这不是基因突变,也不是辐射影响,而是一种全新的生命适应机制??当共感场成为地球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新一代人类便进化出了与之共生的生理结构。
他们的皮肤下有极细微的神经末梢网络,能捕捉空气中残留的情感痕迹;大脑杏仁核与前额叶之间的连接方式异于常人,允许他们在无语言状态下直接体验他人记忆的情感内核。
最令人震撼的是,部分孩子在五岁前就能用自己的情绪“修复”
他人心理创伤。
有个案例广为流传:一名患有严重PTSD的退伍军人,在接触一名四岁心语儿童的手掌十分钟后,多年噩梦戛然而止。
监测显示,孩子的手掌释放出一段持续秒的低频振动波,恰好与军人童年时期母亲哄睡时哼唱的摇篮曲频率一致??而那段录音早已毁于战火。
专家推测,孩子并非“复制”
了那段音乐,而是感知到了军人内心最渴望安抚的那个瞬间,并用自己的神经系统模拟出了最接近的安慰模式。
社会争议再度爆发。
保守派要求立法限制心语儿童的公共活动,称其为“情感入侵者”
;宗教团体则宣称他们是“神赐的治愈者”
;而更多普通人陷入沉默??他们既渴望被理解,又恐惧被彻底看透。
林远在一次闭门会议上提出警告:“我们不能再把共感当作工具或威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