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51章
谢兰藻的神色不似赵嘉陵温和,语调凛严,孟夷则闲暇时候会听同僚们的感慨,此刻不由心中悚震,有些不自安。
她本人并不轻贱医道,不然也不会阎闾行医了,只是人言可畏,人皆以医道为下伎,非士人所习。
协律郎是望秩官,她若转去太医署,更为人轻视,而家中也不好交待。
她家医道传世,也有入太医署或者尚药局的。
侍奉皇帝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稍有差池便人头落地。
圣人对待医者只是近臣态度,哪有对待朝臣的庄肃?况且,太医署是医学生升迁要道,未有进士及第去做医者的。
而她——进士及第后便不能走回头路了。
她可以阎闾行医,但不可以做医官。
孟夷则内心深处情绪很是微妙,可她不会在陛下跟前说自己的种种顾虑。
犹豫片刻,她道:“臣并无轻视医学之意。
太医署的医者为军队及作役者、官奴婢、外国酋长渠帅奉汤药,臣若入署,恐无暇行走阎闾之间。”
尚药局在宫中之位皇室服务,便连大臣没有特许,都不得随意延请其中医官。
至于太医署,王公大臣倒是能请动。
但平民便难说了,太医署的医者没有为平民诊断的职责,除非是出现伤寒、疟疾等大型疫病。
孟夷则自认给出的理由足够,至少不会因言获罪。
赵嘉陵闻言眉头微蹙,她注视着谢兰藻,等着她来拿主意。
【三三,朕对医药之事关注不够啊。
】赵嘉陵感慨一声。
明德书院有医学,但它只是众多科目中的一科,赵嘉陵知道需要重视,却没到罗列纲目的程度。
【医卜贱术,从事之人少,有为者更少。
太医署培养医学生这块有问题,大部分医者都是从民间征召的。
不过不是课改了吗?有教材在手,就不用愁经络本草等典籍匮乏了。
】
谢兰藻心中想的也是明德书院的科目,没准备让孟夷则入太医署。
如果太医署的医学生教育有用,系统何必想着更易呢?她沉吟片刻,问道:“孟协律可知明德书院事?”
孟夷则点了点头,恭谨道:“知晓。”
“古之医籍,惯来由士人编纂。
然而士人待医籍与对待经史态度截然不同,纵然做医籍,也不曾详加考订,曾有人抄《鬼遗方论》作《鬼论》,脱去中间二字,此是一困;经络本草,非医者不能识其图,若前人出错谬而后人无本可照,便错上加错,使医道不能久传,又是一困……”
谢兰藻注视着孟夷则,她慢条斯理地开口,说完当今之世医道的困境,话锋倏然一转。
“陛下圣明,有赖神明祖宗护佑,创明德书院,建设医科,收天下医籍于藏书阁中。
明天道,合阴阳,理六气,此为大业,有赖有识之人共创。
协律精于医道,心系黎民。
可一人之力能救几人呢?”
孟夷则眼皮子一颤,隐约明白谢兰藻她们的用意。
她还在犹疑,赵嘉陵便道:“明德书院创医科,朕其实不必愁博士和学生,自太医署调即是。
可朕设明德书院,却是希望有更多阎闾医者加入其中。
卿家悬壶济世,颇有声名,是朕想延揽之人才。
卿先前因太医署难以惠及平民忧虑,但若能将学识传百人、千人,其人又传学于门人,总有一日,能让人人有病得医药,有药可用。”
孟夷则闻言身躯一震,她没敢抬头看陛下,但从那轻快又带着点坚定的语气中,能听出陛下并非一时之兴致,而是当真要将其践行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