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火.药之事没有经由三省,上通下达公示栏上不会显示它的进度。
不过李家的人很知趣,及时地往宫中传递消息,赵嘉陵也能知道目前的动态。
印刷坊选好了地址,“皇雍印刷坊”
五个字还是赵嘉陵亲自提的,至于抄写经本的任务,国子监那边也安排下去了。
两个任务中,校定雕印经书也有序的推行。
倒是贡举改制卡住了。
朝堂上不是议定了吗?怎么拟个章程还这么慢?
憋了几天,赵嘉陵忍不住了,在常朝结束后,在紫宸殿中召集了宰相们一道商议。
户部尚书项燕贻奏道:“既要糊名、誊录,贡院需再设封弥院与誊录所,更需委专人负责。
比岁入长安参与贡举者,多至三千人。
封弥与誊录恐怕需另雇一百余人手抄。
一年瞧着倒是还好,可连年如此,烦而未安。”
谢兰藻沉思片刻道:“太.祖朝因天下未定,开科后,不时下诏权停贡举,有达四五年之久。
士人久不贡,则学业荒废于闲肆。
一二年太密,举人道途亦是劳苦。
四五年又太久,臣以为,可三年一开科场。”
礼部尚书道:“进士惯例之取二三十,明经也不过一百出头。
若是三年一举,其录取员额依旧例,恐怕令天下士人不安。”
谢兰藻沉声道:“录取人数可酌情放宽。”
项燕贻没异议,能省下经费是再好不过。
礼部尚书神色踌躇:“岁举为祖宗旧制,若——”
赵嘉陵瞥了礼部尚书一眼。
她都在贡举改制了,还说“旧制”
吗?要一切都因循守旧,根本就不用改。
她认可谢兰藻的主意,清了清嗓说:“长安人口百万,每年来京举子极其仆从便逼万余。
若逢荒年,越发局促。
便依谢中书所言,三年一开场。”
“逐粮天子”
这个名号是前朝就有了,就连先帝都往洛阳去过。
她登基以来,年景还算好,长安尚未闹出饥荒。
至于未来,赵嘉陵也不想舟车劳顿。
【宿主不必急的,只要宿主一直勤恳做任务,当圣君。
迟早会下发丰产的粮种,到时候大雍无饥馑之灾。
】明君系统适时出来画大饼,是给赵嘉陵打鸡血,也是用来安宰臣的心。
虽然任务和成就还没影——
但支持陛下改制总没错!
这贡举不推动,就别想以后的好物了。
前头宰臣们还将信将疑,可《版刻要诀》的消息传开了,谁不称一声神妙?
反正还在踌躇的礼部尚书立马心悦诚服了。
当然,他的反对也没有用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