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对于桓楚襄入宫为太后侍疾的事,百官们没什么反对意见。
太后毕竟是桓家走出来的,怜惜骨肉也是常事。
桓启流放、桓家抄家,但谁都知道,桓家的东西不可能干干净净都入国库,他们有自己的手段保全财产。
在这个阶段,桓家处境危险,暗中盯着的豺狼会想办法去撕咬,直到将他们啃食殆尽,太后此举,更像是一番警告。
至于赵嘉陵本人,对太后的决定更是没什么异议。
桓楚襄今年十六,比她小三岁。
安国公的计划是未来桓楚泽承爵,而桓楚襄是要走科举一路的。
赵嘉陵在宫中与她见了一面,看她还能谈笑风生,完全没有快要没爹的样子,就更放心了,不会影响到科举的,只要桓启没真的死了。
政事堂中。
谢兰藻早就将那本册子看完了,又递到了其余宰臣的手中,询问他们的意见。
宰臣们大多无异议,附和道:“倒是明确直观许多。
不论如何,户部和吏部是十分需要的。”
谢兰藻了然,在取得赵嘉陵同意后,便让都省率先按照册子上的做。
尽管一开始会因不习惯手忙脚乱,无头苍蝇似的乱撞,可等渐渐地上手,倒也方便有条理许多。
谢兰藻索性借着这个时候整理三省官员名录、官吏任免考核、户籍以及赋税上呈给赵嘉陵。
赵嘉陵虽然对名录没什么兴趣,她能记住的其实只是些有资格上常朝的以及身边的近臣。
至于户籍和赋税,她更是不知,全赖手底下的臣子做事。
不过统计嘛,完全是一件小事,谢兰藻要做的话,那就批了。
至于谢兰藻在整理名录时候想借机干什么,她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可就是这样微不足道的事,在上早朝的时候掀起一番轰动。
吏部尚书余深参了谢兰藻一本。
不想点卯上朝的赵嘉陵昏昏欲睡的,听到“谢兰藻”
三个字就清醒了。
余深的意思很明确,吏部事务繁忙,谢兰藻突然找人统计官员任免,并且给出了做范本的图表,非要吏部重新做,这不就是没事找事吗?吏部自有甲库在,存储着选官的资历状部,官员的勋赏、黜陟、授官、除免都得参考,何须再做什么人事管理档案簿?
谢兰藻神色从容,她这么做自是有缘由的。
过去想要抽调各部门档案重理,遇到的阻力颇大。
或是不想多事,或是心中有鬼祟,百官们有种种办法阻止她继续查。
就算是能置身事外的,也会保持缄默,包括她的一些旧交。
可现在不一样了,已知朝中能听到皇帝心声的朝臣不少,不仅仅是看脸色,光是追溯那些关于她和陛下八卦的源头,也能确定名录。
小册子在这些人耳中,乃是神明之言,谁会不识相地跳出来阻拦?没看桓启被那神明扒得一点脸面都没留下吗?
至于余深——
哦,他跟桓启一般,听不见陛下心声。
谢兰藻甚至不需要说什么,就会有人出列替她反驳余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