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517章提兵百万西湖上(三)
已入初春,寒意消褪,扬州却因连日细雨更添几分湿冷。
街巷之间,往来调动的兵士明显增多。
漕运码头,满载粮秣军械的船只拥堵不堪,民夫号子声不断,所有物资却皆是沿着大江与淮水向北运送,平白为这湿冷天气添上几分肃杀。
官府贴出的加征告示墨迹未干,便被寒风卷起一角,露出其下可能早已层层叠叠的旧榜文,引得零星百姓驻足,目光扫过那些文字后,大多化为一声沉重叹息,又步履匆匆的散去。
时近二月,江南虽无北方确切大军压境的情报,但基于历史经验和对萧砚必然南征一统天下的判断,南唐小朝廷已如临大敌。
各地军营旌旗招展,号角连绵,兵士加固城防、演练水战,民夫被征调运输粮草辎重,一派鱼死网破的气象。
除此之外,以闽王王审知长子王延翰、吴越王钱镠第九子钱元球、十二子钱元珦等为代表的江南权贵子弟,也四处奔走呼号,串联各方。
这些人在宴会、诗会、乃至军营中慷慨陈词,高喊一些诸如“江南乃文萃之地,富庶之邦”
,“北朝残暴,欲毁我衣冠”
,“李唐正统在江南”
,“唯有上下同心,凭江自守,方能存续宗庙,保全富贵”
的言辞,仿佛如此便能延续偏安一隅的现状。
如果说这批人还勉强能达到一些鼓舞人心的作用,那么一些提议派使者北上汴京,妄图想通过割让淮南以维持划江而治局面的人,却是真的有些天真的近乎荒唐了。
至于长江前线的将校或者士卒,脸上自然都看不到多少年节后的松弛,只有一种对未知战事的惶惑与对北边那个庞然大物的隐惧。
由于南北阻隔,消息也被南唐朝廷刻意封锁,普通的将校大多都不知晓全局战略,只知北朝皇帝已正位汴梁,下一步必是南征。
纵有长江天堑,面对那个四夷来朝称可汗的英年雄主,这天堑能守几时,却是谁心中也无底。
扬州皇宫。
召开小朝会的殿宇内,尚未出镇江防的文武齐聚于此,却是各自左顾右盼,三三两两交头接耳,所论无非拒敌之策或北军南下之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李星云端坐上位,看着群臣议论纷纷,倒并无太多反应,只是不动声色的不时扫过下方的徐温和张颢等人,神情难辨,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很快,议题终于正式转向江北紧迫的防务。
门下侍郎严可求率先谏言:
“陛下,伪帝萧砚狼子野心,路人皆知。
今虽暂无大举南下的确切军报,然其扫平中原,下一步必是南侵江南。
我朝据江淮之险,拥吴楚之富,更承大唐正朔,乃天下瞩目之所在。
当此危局,唯有上下同心,积极备战,方能在江北铁骑南下之时,据天堑以自守,保我江山。”
其人身为徐温麾下幕僚,如此出言,寓意自是不言而明。
王延翰上前一步,神色激昂:“陛下,诸公!
我闽地儿郎愿倾力相助,北军若来,必叫其铩羽而归!
江南非中原可比,水网密布,城坚池深,只要我等同心协力,必能重现南北朝旧事,纵不能北伐光复中原,亦可划江而治!”
钱元球与钱元珦交换了一个眼神,亦纷纷表态支持,言称吴越虽地僻,亦愿提供钱粮船只,共御外侮。
殿内一时群情汹涌,仿佛只要决心够大,便能将北方的威胁拒于长江之外。
而张颢此时也道:“北军强悍,尤擅骑射陆战,然我江南亦有长江天险,水师可为屏藩,足以相抗。
不过北军势大,兼有蜀地顺流而下之便。
我军将士虽怀忠义,然强敌压境,难免心生惶惑。
当此非常之时,需有非常之举,以定军心,以慑敌胆!”
这时候,徐温也是终于出声:“而今,寿州、泗州、楚州、滁州、和州、润州等江防要地皆已戒严,各镇将士枕戈待旦,誓保江南社稷黎民,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