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是那个被抢了功劳的郡尉先给他们郡的郡监打了小报告,郡监再千里迢迢上折子告状。
然后朝中御史就知道了,一打听,好家伙,这么多人跟着学,便开始频繁弹劾这群不安分的武将。
始皇帝原先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
臣子之间有点小矛盾很正常,相邻的两郡间也本就容易产生摩擦。
御史那边就更正常了,什么小事都爱上纲上线拎出来说。
但爱子既然劝了,始皇也愿意听一听。
他沉吟片刻:
“这个历练新兵的法子确实可行,正好郡中的士兵也不怎么顶用,不如改一改。”
因为六国故地没有彻底归心的缘故,大秦各郡其实都有驻兵,由郡尉统辖。
遇到叛乱时,郡尉和太守就可以立刻领兵平叛,十分方便。
按理来说这些士兵日常除了操练,没有叛乱时也该找点正经事做才对。
正好辖内有匪徒,剿匪还有军功拿,为什么都不干呢?
主要还是剿匪的收益太低了。
匪徒藏在大山之中,要找到他们并不容易。
费尽心思找到了,也就那么几个。
击杀后军功没多少,赏金一分,每个人到手就一点点。
所以虽然有些郡尉很有责任感,会带着兵四处剿匪,大部分郡尉还是懒得折腾的。
不仅郡尉懒得折腾,有些士兵也懒得折腾。
他们觉得天天在军营里操练操练就能吃饱饭挺好的,为什么要吃力不讨好地去剿灭匪徒?
很多士兵并不是就近服兵役的,他们的家乡离他们服役的地方有些远。
若是为了家乡,或许就肯出力了。
那么让士兵就近服役可不可行呢?
不是有个说法,士兵在守卫自己家乡的时候,会更加卖力吗?
确实,很多乡间自发组成的民兵有时候战斗力比尸位素餐的正规军还强。
但也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在家乡附近参军有好处必然也有坏处。
其一,家乡就在附近,倘若有谁意志不坚定特别想家,偷偷溜回去会很方便。
到时候你要怎么分辨他到底是真的逃兵,还是单纯只为了回去看一眼?
按照秦朝律法,大概率就是直接当成逃兵处理了。
因为他的一时冲动,全家都要获罪。
其二,一旦叛军在郡内出现,很有可能就近挟持当地庶民作为人质。
为了保护家人,士兵确实会勇往直前。
可一旦家人被敌方抓住,恐怕他们也会极快地倒戈向敌军。
本来就近征兵,征来的就是六国旧民。
结果本国的贵族起兵造反了,说不定都不用强行抓人,父老乡亲直接就跟着贵族一起反叛了。
敌军头领是故国的贵族,敌军士兵都是自家亲友,那还打什么?
所以不仅不能让这些庶民就近服役,还得送远一些才行。
像楚地这样不太安分的地区,郡尉手底下的基本都是老秦人。
说实在的,老秦人大多不缺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