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说起来张良能这么快升任九卿,也是托了韩信的福。
起先的典客还是启。
启虽然年纪大了,但没什么别的缘故,他还是乐得在九
()卿的位置上磨蹭个几年的。
直到拖不下去再致仕,这样也能在陛下跟前多刷点存在感不是?
结果韩信摧枯拉朽地解决了东胡,开始催促咸阳派人来和东胡商谈了。
上回负责和百越商谈的李丞相,可那是因为李丞相编写了百越律。
现在的东胡又没有东胡律,陛下肯定要找其他专业对口的人去谈判。
很不幸的是,典客这个部门就是专门用来招待境外游牧部落的,包括但不限于西羌、诸戎、西域等等。
哪怕典客可能只负责招待,不负责政事方面的谈判。
启掂量着自己这一把老骨头,还是觉得他不适合千里迢迢跑去那么远的地方出差。
于是启很麻溜地就告老了。
致仕的折子里大肆夸赞了他的下属张良十分能干,一定可以胜任这次的事务。
扶苏早前都把张良给忘了,一看启的折子,忽然想起来这号人物。
太子殿下便对父亲说道:
“子房为人圆滑,先前便将诸戎间的关系维系得极好。
此番若是派他前去东北,定能安抚好东胡各部。”
这些年大秦因为通商的关系,经常和不同的羌戎部落打交道。
这么多纷杂的势力,不可能不闹矛盾的,一直没闹出大事来不过是因为张良端水端得好罢了。
启说得不错,这么年轻有为的小伙子就应该派出去干点大事。
还有一件事是启误判了的,就是李斯还真给东胡写过新律。
倒不是专给东胡写的,而是给匈奴写的,只不过东胡也可以借用罢了。
游牧部落可以通用一套律法,就像百越部落也可以通用那般。
顶多就是各地区要稍作变更,闽越部落的律法细则就要和骆越部落的有所区分。
当然,这些区分都是刚开始为了维持社会稳定才选择的权宜之计。
目测百年内可以统一百越的律法,废除掉不同的部分。
这期间百越律会渐渐向秦律靠拢,每年调整一些细微之处,直到最后完全一致。
游牧地区自然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操作。
不过由于地理条件的制约,东胡还好说,匈奴草原怕是很难完全照搬秦律。
在古代时期,草原上很难形成太多固定的城邦。
游牧民族必须逐水草而居,除非中原向他们大量出售粮食。
始皇帝和太子商议之后认为,可以在草原上建造几座标志性的大城。
这些城池里定居的各行各业依靠购买粮食为生,其他地区依旧保持游牧状态。
因为他们吸纳匈奴不仅仅是为了开发草原,更是为了让他们驻守北境。
如果全部像农耕社会一样以安逸的生活供养起来,会磨掉匈奴的利爪。
而且定居的生活也不利于他们发展畜牧。
始皇指了指舆图上草原的正北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