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二日上午考数学,也许是题目太难了,下午考语文的时候,考场里就多了很多空位,这是弃考了。
姜楠多少为他们可惜,都坚持到如今了,再考一场语文又有什么难呢。
不想了,姜楠低下头扫卷子,看到作文的题目,愣了,《难忘的时刻》。
如果她没记错,这是她那个时代里,赣省的考题吧,也不知哪个蝴蝶翅膀一扇,将赣省的考题,扇到了朝阳油田。
写什么呢。
姜楠咬着笔,慎重地思考着。
运动虽然结束了,但人的思想不会立时转变,这得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痛彻心扉的过程。
这也就意味着,文章不能太激进,得联系实际,最好跟她的工作联系起来。
姜楠想到了她参与侦办的那一个个案子,大到杀人案,小到找到一棵葱一只猫。
最难忘的是什么时刻呢?是勘破真相,还受害者一个清白。
是找到丢失的财务,看到报案人一个个喜极而泣的面庞。
更是不畏艰辛,虽害怕,仍咬着牙勇敢向前的同事们,是被群众感谢时,同事们脸上宽厚和善的笑容。
姜楠开始下笔,书写着她从警以来的难忘时刻。
走下考场,坐在周知行的后车座上,姜楠和周知行开始讨论作文的立意。
两人殊途同归,在周知行的文章里,奋斗的岁月,不顾危险寻找线索,是难忘的时刻。
平凡的岁月里,鸡毛蒜皮、点点滴滴也是难忘的时刻。
只要做好社会的螺丝钉,任何时候,都是难忘的时刻。
姜楠撇嘴,低声道:“你个马屁精。”
周知行蹬着自行车,嗐一声:“这你就不懂了吧,我这属于拔高主题,看着吧,分数不会比你的低。”
回到家,姜满城和陈金花半点儿不问成绩的事儿,只看着两人吃好喝好。
用姜满城考前的话说,就是考成什么样也改不了了,还说什么呢。
最好是考一场忘一场,考完了,也忘完了,这才是最好的状态呢。
不过考后还得估分,两人可不敢忘。
两人又参加了第三日的英语加试,这才算是彻底考完了。
估分时,姜楠估了个三百二十八,周知行是三百二十六,两人就差了两分。
别看低,如今高考总分就四百分,两人都上了三百,算是很高的分数了。
志愿的事儿家里都商量好了,京城的公安大学。
毕业后能留在京城就留在京城,毕竟哪里的教育资源都没有京城的好。
毕业的时候差不多是八二年了,等八三年陈金花五十岁退休,姜满城再办理了提前退休,一家人都可以搬到京城团聚。
七八年到八二年并不是做生意的好时候,毕竟谁也不知道,改革意味着什么,又能坚持多久。
心里没底,谁都不敢先动。
八三年那会儿,改革已经五年了,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心得。
到那时,才是姜满城大展拳脚,做生意、赚取大钱的时机。
之前这五年,小夫妻俩上大学,姜满城和陈金花在油田工作,一切还是要以稳妥为主。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儿,只说估好分数,填好志愿,剩下的就是等成绩了。
交志愿那一日,恰好遇见王艰苦,她很热情地和二人打招呼:“小楠,小行,你俩估了多少分?”
看到两人的志愿,王艰苦羡慕得不行:“我考得不好,才二百一十多分,只敢报本省的农林院校,还得是中专。”
二百多分不少了,姜楠笑道:“不少了,艰苦姐你肯定能考上。”
一旁的吴建国一手抱着小男孩儿,另一只手还牵着一个大的,笑容十分灿烂。
这一个多月,王艰苦被人嘲笑,吴建国自然也受了不少流言蜚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