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格根的第三绝就是讲故事、说评书了,什么事儿通过他的嘴讲述出来,那就生动,就跌宕起伏,就吸引人。
“活字典”
家没有开设书场,更不会收取门票,谁都可以来,随便听。
后来,时间长了,有些人就不好意思白听啦,随手带点儿瓜果梨桃、“小烧儿”
酒或“毛嗑儿”
瓜子之类的礼物。
开始“活字典”
还不收呢,后来给的人多了,客气不过来,加之他的媳妇马明艳喜欢“这口儿”
,便顺其自然了。
“活字典”
虽然没达到恃才傲物的程度,绝对是自恃清高的。
他给大家讲故事、说评书完全不是为了“收礼”
,首先是自己图个乐儿,然后能给大家解解闷儿,再顺便传播一下自己的思想,教化乡邻。
但是,马明艳不这么想,这么多人都来我家,费水费电的,一天多扫好几回地还费笤帚呢。
所以,如果有某个人时间长了总空着手来,她就不是好眼神瞅人家,直到把对方瞅毛喽,瞅得“良心发现”
了,下次再来就带些东西了。
如果还不开窍儿,那好吧,往往在“活字典”
讲到最有劲儿的地方,马明艳就勤快地扫起地来,弄得满屋尘土飞扬。
“活字典”
在外人面前很给妻子面子,嘴上不说,心里会犯嘀咕,讲评书就少了几分激情,影响了大家听故事。
这样一来,隔三岔五带着东西来听评书,就是马明艳立下的“规矩”
。
“活字典”
背地里当然和她生气,又批评又谈判,就是不好使。
说来也怪,马明艳别的什么事儿都听格根的的,唯独这事儿不行,格根是真的整不了啊。
马明艳的理由是“你天天吃小灶儿,我和孩子也得补充补充营养”
,后来,格根索性就由她去了。
原来,年轻的“活字典”
格根,有着老学究的派头,有着和他实际年龄极不相符的古板,甚至是古怪。
他讲评书时坐在屋北的小炕,兴之所致有时下到地上比比划划,但这个北炕别人是不许坐的。
来人都很自觉地坐在南侧的大炕,如果人多南炕实在坐不下了或有谁盘腿累了,可以下地站一站,北炕却是碰都不许碰一下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吃了吗”
这句问候语广为流行的时期,能收到五花八门的“小礼物”
算是补贴家用了。
基本上啥文化娱乐活动都没有的乡村,看场露天电影差不多能谈论上两三个月,月牙河大队的人却时常能听听评书或者马头琴,那是一种相当奢侈的精神享受了,送人家点儿东西很正常,没谁去责怪马明艳。
所以,就经常见有人遇到一起进行这样的对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