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袭国如今国力不盛,人才凋零,有点真才实学的,十有八九又多依附于士族大家,没有几个能真正握在帝王手中。
可那士族老臣们呢,一个个要么龟缩不前,要么结党营私,地方基层官员的举荐尚且如此,更别说这绥京朝堂了。
景和帝需要人,可国库又不充盈,不能效仿那北朔皇帝用真金白银砸出个求贤令,便只能另辟蹊径,思来想去,心下琢磨出一招:修典。
东袭国有江河湖海,有沃野千里,上承先哲遗智,下聚民生技艺,修典传颂,既可笼络士族旧臣,又可广布四洲,以彰显袭国之名。
都说这盛世修典,可景和帝偏不信邪,既然国库没钱,那就用商贾的钱来修,凡愿捐资助典者,均可注名入典,光耀门楣,世代传颂,且家中若有子弟入仕,还可凭此获得举荐资历。
商贾地主没有门第根基,本就缺乏上升途径,闻此政策自然喜不自胜,可这钱搞定了,主持修典之人却迟迟定不下来。
此人最好是既在四洲之中享有盛名,又在袭国境内兼具威望之人,且更好是朝堂民间各占一位,士族寒门各择一名,如此聚合多方之力,方能彰显大典威望。
只可惜,景和帝这满心的筹谋,却在朝堂上碰了壁。
修典之事一经提出,大臣们便个个三缄其口。
对于下面的人来说,修典不仅辛苦,更是费力不讨好。
修好了,不见得就能达到景和帝招揽四洲人才的期望,修坏了,更是徒增千古骂名。
况且,这景和帝还不愿将事全权交到士族手上,偏偏还想去民间捞位大师来坐镇,相当于要在士族眼皮底下另起炉灶,这谁愿意干?
这事景和帝私下也跟赵贵嫔提过一嘴,本意是想借赵家之力去寻访民间高人,可这赵氏一族哪有那本事,平平无奇的大儒推荐了好几位,论声望连袭国境内都镇不住,更别提能撼动四洲了。
既然民间的人迟迟定不下来,那士族里总得有人挑这大梁吧。
景和帝自然而然地就瞄准了张淮之。
这张老太公名响四洲,张淮之又是太学祭酒,简直就是舍他其谁,私下里跟他递过好几次话,却又都被他找各种托词给弹了回来。
堂堂一国之君,想找人编本书都这么难,也不怪景和帝成日愁眉不展。
宫人备好了茶水,赵贵嫔亲自上前,将茶盏稳稳地奉到景和帝手边,接着似有若无地提了一句:“七皇子回宫也有些日子了,陛下可要去见见?”
“嗯。”
景和帝接过茶盏,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过阵子吧,听太医说他病还未好全,还需静养。”
“说起来,这七皇子也是可怜。”
赵贵嫔顺势应着,“虽然外面不曾声张,但妾私下里听兄嫂说,七皇子似乎还是从张府接回来的呢。”
“张府?”
景和帝一顿,“张淮之的张府?”
“听兄嫂说,七皇子殿下被山贼吓得四处逃窜,路上饿得不行偷了人家的钱袋,还险些被送去京兆尹,这张府和江府家的两位公子恰巧上街碰见了,觉着他可怜,将其带回府中,想为他寻找家人,偏偏七殿下被吓得说不出话,这才闹了误会,害得兄长城内城外翻了个遍,原来这七殿下啊,就在眼皮子底下。”
“哦?”
景和帝来了兴致,“还有这桩巧事。”
“想来是这张大人向来低调,不爱招惹是非,故而才让兄长隐下此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