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承安帝突然有点诡异的欣慰,原来军队在晏缪帝手中除了对付朝臣还能镇压民乱啊。
虽然镇压民乱也不是什么好差事,等好歹把军队用在了正途上。
承安帝倒没有后悔给晏缪帝军权,他只是后悔将皇位传给晏缪帝。
因为军权不是给晏缪帝的,而是给皇位继承人的,不论下一任皇帝是谁,承安帝都会在临终前为他铺好路。
只是晏缪帝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连守成都做不到,白费了承安帝的一片苦心。
殷辛哀叹,他想过咸鱼日子怎么就那么难?那么多农民起义,他的藩国必然也会受到影响,他肯定要劳心劳力保住藩国的良好生态——殷辛不敢往下想了,越想越阔怕——那个大冤种成祖不会真的是他吧?
不,不,不,不!
打住,打住!
脑子不要转这么快,该宕机就宕机,不能自己吓自己。
【在薛同方镇压农民起义的时候,京中其余三寇也没闲着,大家刻板印象中的奸官奸宦是什么样子他们就是什么样子。
昏君身边的标配嘛,二者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接下来我们来讲晏缪帝的究极骚操作——御驾亲征千里送人头。
这个骚操作的总策划是何敏才和解远,也少不了邓奉的搬弄口舌。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晏缪帝的锅,如果晏高祖或者晏成祖在位,这种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人根本出不了头。
】
二十皇子忍不住悄悄看了一眼三皇子:天幕好像也在说爱吹彩虹屁的三哥呀。
不过三皇子本人并没意识到这一点。
被夸奖了的承安帝心情好了一些,又很快沉下去。
但愿这次天幕开始时对晏成祖的夸赞能给百姓们信心。
要不是有叛逆之心的人无法看到天幕,这几天幕结束,大晏该处处生乱了。
【历史真的很有趣,遍览史书,我们可以发现有些足以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往往不是精心设计而成的,而是出于无数奇妙的巧合碰撞。
新庆二年秋,薛妃生下皇十二子,被晏缪帝晋升为贵妃,掌凤印,统领六宫,成了后宫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据邓奉所言,缪帝似乎动了封薛贵妃为皇后的念头。
插句题外话,当时晏缪帝还不到二十五岁,单看他这开枝散叶的能力,就能看出他为赶超高祖有多努力了,真是各方各面都不能落下啊。
皇帝有意立薛贵妃为后的消息传到何敏才和解远耳朵里,两个人都相当不痛快。
他们本就看不上薛同方那个舌灿莲花的莽夫,薛妃晋升贵妃已经让他们低了薛同方一头,如果让薛贵妃被封为皇后那还得了?】
承安帝颇为恼怒,邓奉此人真是张狂,身为皇帝的贴身太监,竟然连“勿泄禁中语”
都不懂。
当然,承安帝最生气的还是晏缪帝,前朝后宫联系紧密也就算了,他竟然连个太监都管不住,如此上行下效,宫里还有什么秘密可言吗?
更令承安帝气愤的是,晏缪帝竟然想在子女数量方面超过他。
绵延子嗣无错,但晏缪帝将大晏搞得一塌糊涂,竟然还有脸标榜效仿他?
殷辛咋舌,十九皇子可真牛掰,现在她还一个孩子都没有,也就是说不到十年间,他就有了十二个儿子,再加上没被提到的女儿,天呐!
好一头优秀的种马。
周克礼嫌恶地皱眉,士人最忌讳外戚与宦官掌权,晏缪帝的行为令他相当恼火。
外戚掌权实乃国家之悲哀,一身荣耀全系于后宫女子之身,非长久之治也。
晏缪帝重用外戚和宦官何等荒谬?也无怪乎他只用短短两年就把大晏搞得风雨飘摇。
【何敏才和解远贪财不假,但一点也不傻,尤其在这种涉及自身利益的事上,脑瓜子更是转得嘎嘎快。
这俩人一个掌管政务的左相,一个掌管军务的右相,给薛同方找点儿麻烦很轻松。
但二人深知打蛇不死,反受其害,一开始就没想小打小闹,只想搞个大的,比如卸了薛同方的军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