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工作效率一下子就上来了,然后干完活就快乐的带着他的贵妃去歇着了,此时天冷,他们在乾清宫倒是暖和,王敬送上水果与甜品。
他们靠着榻榻米上看话本,非常惬意。
地龙烧得暖融融的,驱散了深秋的寒意。
榻上铺着厚厚的锦褥,两人懒洋洋地倚着大引枕,中间的小几上摆着王敬刚呈上来的果盘。
水晶碟子里盛着去了皮、剔了核的雪梨瓣,莹润透亮。
还有紫得发黑的葡萄,颗颗饱满,显然是暖房里精心培育出来的稀罕物。
朱厚照一手揽着李凤遥的肩,另一只手随意地翻着一本新搜罗来的民间话本,封皮上写着《侠女风尘记》。
他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念出几句夸张的台词,逗得李凤遥发笑。
“你看这写的,‘那侠女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大喝一声:呔!
奸贼休走!
’……”
朱厚照模仿着说书人的腔调,自己先撑不住笑了,“这侠女生气起来,怎么跟朕宫里炸毛的猫儿似的?”
李凤遥捻起一颗葡萄送入口中,清甜的汁水在舌尖漾开。
她侧头看他,皇帝褪去了朝堂上的威仪和御书房里的烦躁,此刻像个找到有趣玩伴的少年,眉眼舒展,笑容真切。
她喜欢他这副模样。
“陛下若喜欢,明日再让他们多寻些这样的话本来。”
她声音懒懒的,“总比看那些之乎者也的奏折强。”
“极是!
极是!”
朱厚照连连点头,深以为然,“还是凤遥懂朕。”
他将话本丢到一边,也伸手去拿水果吃,“今日真是多亏了你,往日里朕看到天黑也未必能理清头绪,那些老臣,写个折子啰嗦得要命,恨不得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
李凤遥轻笑:“妾身不过是帮陛下省了些看废话的功夫。
真正的军国大事,还得陛下圣裁。”
说起朝事又绕不开,朱厚照叹气,“你不要看他们口口声声冠冕堂皇,里头的污槽事多着呢,大明自开国以来,那些读书人就给人挖坑。”
朱厚照玩心重,但他当皇帝时期,却没让臣子占到什么便宜,“而且这些人什么脏水都敢泼,朕不同意他们的民生福祉,他们就骂朕昏君。
可他们哪里是真想让利于民?户部说漕运损耗巨大,不如将漕运的部分折成银两,在京城附近地区,如京畿、天津、山东等地直接买粮,存入仓库。
这样既省去了运输的麻烦,又能平抑北方的粮价。”
“京城不算百姓,光满朝文武,宫女太监兵卒都将近二十万人,二十万人,没有自己的运输线,只要京城附近的粮食,还把身家性命交到粮商手里?”
“百姓倒是省事,不必年年疏通运河,还能卖自己的粮食,一年两年也就罢了,多几年呢?粮商动歪心思了呢?为什么那些小国对着大明俯首称臣,不就是粮食命脉握在大明手里?朕可不信那些朝臣,他们平时往死里整百姓,贪赃枉法,莫名其妙想起让利于民,朕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但肯定是毒药。”
这也是朱厚照不得不干活的原因,一旦摆烂,大明就彻底完了,那些官员眼里只有眼前利益,如蛀虫一般,上面不管,他们能吸干大明。
李凤遥怔了怔,这事她还真知道,大明是不缺粮食的,也不缺高产量的粮食,番薯,百姓也才六千多万人,粮食就非常便宜,百官也生活得过去。
但这样官员怎么贪,不缺粮哪有卖儿卖女的人,奴隶怎么来?天下太平,他们怎么搞钱?
人祸就开始了。
那是嘉靖三十年,御史王仪上奏,为了百姓便利,不必征徭役,将漕运废弃,改运粮为买粮。
这个提议得到了当时王公贵族的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被采纳执行了数年。
朝廷减少了漕运量,将节省下来的运费用于在北方买粮。
刚开始你好我好大家好,百姓不必去疏通运河,还能卖自家粮食赚点小钱,也很高兴。
到了嘉靖三十八年华北地区,包括京畿、山东、河南等地,发生了大规模的严重旱灾和蝗灾,导致粮食绝收,粮价飞涨。
原本指望的“就地买粮”
政策彻底失灵,因为根本无粮可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