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收复新疆的庆功宴设在兰州城的总督府,红绸从门檐垂到廊下,与左宗棠头上的红珊瑚顶戴相映成趣,晃得满堂文武眼晕。
胡雪岩站在他身后,宝蓝色的绸缎马褂上绣着暗纹牡丹,手里的白玉酒杯频频举起,敬过文祥,又敬过随征的将领,笑声洪亮得压过了堂外的鼓乐。
军机大臣文祥捋着花白的胡须走上前,袍角扫过案上的酒壶:“季高,还记得两年前你出征时,我在养心殿外说过,要等你喝这杯庆功酒吗?”
左宗棠仰头饮尽杯中酒,酒液顺着花白的胡须往下滴:“文大人金言,今日咱们不醉不休!”
二人相视大笑,笑声里藏着收复千里疆土的快意,却没留意阶下官员们交换的眼神——谁都知道,这笑声传到北洋,怕是要变味。
~千里之外的威海卫,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
的舱房里,李鸿章正对着一份战报出神。
案上的青瓷茶盏突然被他狠狠掼在地上,碎片溅到盛宣怀脚边。
“左季高的腰杆,是胡雪岩用银子撑起来的!”
他咬着牙,声音像从牙缝里挤出来,每一个字都裹着冰碴。
盛宣怀弯腰捡碎片时,指尖被划破也没察觉。
李鸿章这句怨怼,像根烧红的针,精准扎进他心里最隐秘的盘算。
他早就盯上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和漕运船队了——那些银子流动的声音,夜里都能钻进他梦里。
“中堂息怒,”
盛宣怀直起身,袖口掩住眼底的狠厉,“胡雪岩不过是借了西征的东风,真论实业根基,怎比得上咱们的轮船招商局?”
他这话没说假,自己经手的都是通天的大项目:电报局的电线织成网,把大江南北的消息攥在手里;华盛纺织总厂的机器转起来,连洋布都得让三分;更别说轮船招商局的船队,把漕运的利权死死锁在东南。
可他偏就容不下胡雪岩。
同样是红顶商人,凭什么胡雪岩能靠着左宗棠的军功,把钱庄开遍十八省?那年胡雪岩为西征筹洋款,单是利息就赚得盆满钵满,消息传到上海,盛宣怀盯着自家账上的数字,一夜没合眼。
如今李鸿章这句怨怼,倒像是给了他一把尚方宝剑。
“胡雪岩啊胡雪岩,”
盛宣怀望着窗外翻涌的海浪,心里又恨又痒,“我倒要看看,你的钱庄能撑多久。”
接下来的三年,江南的蚕丝市价像疯了似的往上蹿。
桑叶刚冒芽时,一两银子能买十斤生丝,到了蚕蛾破茧的时节,价格已经翻了五倍。
胡雪岩在杭州的仓库里,堆得比山还高的生丝发出细微的窸窣声,他站在栈桥上,望着运河里装蚕茧的船,眼里闪着光:“洋商想压价?我偏要把生丝都囤起来,让他们跪着求我出货!”
他没察觉,上海外滩的洋行里,盛宣怀正和洋商们碰杯。
“价格再抬高点,”
盛宣怀晃动着红酒杯,猩红的液体沾在杯壁上,“胡雪岩不是想垄断吗?就让他囤,囤得越多越好。”
洋商们交换着眼神——他们巴不得看中国人内讧,当即拍板:所有生丝收购价再涨三成。
胡雪岩果然上了钩。
他让漕帮兄弟把船都调去收丝,从湖州到苏州,只要有生丝的地方,就有阜康钱庄的银子在流动。
仓库堆不下了,连芝园的花园都腾出来放蚕茧,丫鬟们踩着丝绸铺的路去浇花,裙摆扫过堆成小山的生丝,像掠过一片白色的海。
就在胡雪岩以为胜券在握时,盛宣怀给洋商递了个眼色。
重阳节刚过,上海的洋行突然同时开门抛售生丝,价格像断了线的风筝,三天之内跌回原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