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自雍正帝创立秘密立储制度以来,皇帝生前便会将选定的储君之名,书写密封于锦匣之内,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
匾额之后。
待皇帝驾崩,大臣们只需依照惯例取出密诏,新君人选便一目了然。
然而,此次情况却格外棘手。
当嘉庆帝驾崩的噩耗传开,军机大臣托津等臣子,匆忙赶回北京紫禁城,准备按既定程序从“正大光明”
匾额后取出传位密诏,却惊愕地发现,保存密诏的锦匣不见了。
众人迷惑不解:不知是嘉庆帝未曾提前立下,还是另有隐情?与此同时,太监们在嘉庆帝的随身物品中仔细搜寻,同样未能找到那份至关重要的传位密诏。
一般密诏一式两份,另一份由皇帝保管,到时两份一核对,必定准确无误。
如今收藏密诏的锦匣不见了,一时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各种谣言如野草般肆意疯长。
关于皇位继承人选的猜测沸沸冲天。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挺身而出。
她深知当下局势犹如累卵,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朝廷的剧烈动荡,甚至危及国家稳定。
她以大局为重,坚定地提出立旻宁(后来的道光)为继承人。
尽管旻宁并非她的亲生之子(她育有皇三子绵恺和皇四子绵忻),但她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然地下达谕旨,命皇次子旻宁继承大统。
从个人情感角度而言,当朝太后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自然希望自己的亲生儿子能够继承皇位。
然而,从大局着眼,旻宁无疑是最佳的继位人选。
他在平息天理教林清攻打皇宫时,表现出色,这为他的继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
另外,在嘉庆帝去世前一个月,曾命旻宁代表自己祭拜祖陵,这一举动,无异于向朝臣们释放了旻宁将为太子的强烈信号。
从嘉庆帝去世前仅存的四个儿子情况来看,旻宁作为皇次子,(旻宁的哥哥,嘉庆的皇长子,小时候就夭折了),旻宁是嘉庆帝原配皇后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亲生之子,按照传统的继位规则,旻宁继位当之无愧。
(旻宁的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在嘉庆二年因病离世,年仅三十八岁。
)咱们横向比较一下,旻宁的三位在世兄弟分别为皇三子绵恺,生母为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当时25岁;皇四子绵忻,与皇三子是亲兄弟绵忻,当时15岁;皇五子绵愉,当时6岁。
而旻宁时年38岁,各方面都占据着先天优势。
孝和睿皇后之所以大公无私地推荐旻宁,并非偶然之举,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从情感层面来说,自孝淑睿皇后(旻宁生母)不幸去世后,孝和睿皇后便将旻宁当作亲生儿子一般悉心照料,多年来,母子之间感情深厚,亲如骨肉。
从政治角度考量,旻宁一直是乾隆帝和嘉庆帝共同属意的皇子,且彼时的旻宁年富力强,在长期的宫廷生活与政务历练中,养成了处事稳重的性格。
孝和睿皇后的这道懿旨,犹如定海神针,瞬间稳定了岌岌可危的局势,也为旻宁的顺利继位,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
凑巧的是,后来军机大臣托津和戴均元声称,在避暑山庄嘉庆帝的寝宫里,找到了那份继位密诏。
打开一看,上面所立之人,正是皇次子爱新觉罗·旻宁。
八月二十七日,旻宁在庄严肃穆的太和殿正式即位,改次年年号为道光,从此,旻宁(道光皇帝)成为了清朝第八位皇帝。
旻宁继位后,始终铭记孝和睿皇后的恩情,对她孝顺有加,以对待生母的礼节相待,尽显尊崇之意。
心好,人的寿命就长,孝和睿皇后活了74岁,在当时属于高寿老人。
:()清宫秘史十二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