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乾隆三十七年的乾清宫,灼热的阳光洒在琉璃瓦上,泛着金色的光芒。
养心内,年逾五旬的乾隆帝手握狼毫朱笔,饱蘸墨汁重重写下了“修书”
两个字,目光滑过案头堆积如山的古籍。
这些古籍的字里行间,无不留存着前朝的成功与失败,同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解和错误之处。
“盛世修书恰逢其时,朕要纠正书中的错误,”
乾隆自言自语道。
这位自称为“十全老人”
的帝王,精通诗词歌赋,其一生创作了近四万首御制诗,就连御书房的镇纸都刻有“陶冶性灵”
四字,其墨宝更是见诸全国各地,有题词狂人之说。
(掩嘴偷笑,可惜流传百世的绝妙之句却没有,空有其量。
)而此时,他更渴望凭借一部前所未有的典籍,为自己的文治武功树立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便是后来轰动天下的《四库全书》。
“……”
“朕稽古右文,聿资治理,几余典学,日有孜孜……”
(这是乾隆编书的理由,毕竟国家藏书有限,他要面向全国百姓征书、借书。
)乾隆的谕旨,随着驿马传至九州各地,要求各地官员用心搜访民间藏书,然后汇送京师。
乾隆帝对文墨的痴迷早就广为人知:他是古玩字画的“盖章狂人”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上,都被他盖满了“乾隆御览之宝”
“三希堂精鉴玺”
等数十方印章,朱红印泥几乎掩盖了原作的笔触。
(三希堂是乾隆的书房)他也是古籍的收藏者,宫中的藏书楼“天禄琳琅”
里,宋元珍本都用明黄绫子包裹,视如珍宝。
征书令一经下达,江南藏书家首先慌乱起来。
由于多起文字狱案的发生,江南文人怕献书祸及自己~(江南富有,自然藏书多,北方多战乱,读书人相对少。
)“爹,这些书籍都是您用心血收集的,烧掉着实可惜。”
老学究陈先生的儿子惋惜道。
“愚蠢,这些书里面有对努尔哈赤胡臣,北虏等不敬之语,有南明历史的记述,这是惹祸的根苗。
一旦被官府搜去进献,祸灭九族啊!”
陈先生话虽如此,却万般不舍把书投入火堆。
苏州知府的差役拿着清单前来敲门,“棒棒棒”
,开门,随后差役看到了火堆:“谁让你们烧的,皇上有旨,不追究藏书人的责任,竟敢违抗圣旨!”
陈先生的儿子急忙从怀里摸出几两银子,“官爷,不成敬意,拿去喝杯茶消消火气,我爹老糊涂了。”
“算你有眼力见,幸亏你有个好儿子,不然——”
差役顺手把银两揣进兜里。
“把你家其余的书进献,别担心,皇上一部也不会要你的,也不追究你过错,我保证这两点。”
陈先生这才放心献上书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