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李自成起义军被多铎与其兄阿济格联手绞杀之后,这两位清朝将领就此分道扬镳。
多铎率领大军挥师东进,目标直指南京,意图一举剿灭南明小政权;而阿济格则继续南下,全力清剿李自成的残余部队。
镜头转回到北京,顺治二年(1645年),局势逐渐趋于稳定。
然而,就在此时,多尔衮再度提出了剃发易服令。
“怎么又要强推剃发令?这简直就是在逼汉人造反啊!”
汉臣官员们私下里纷纷暗自摇头叹气,可谁也不敢公然出面反对,只能背地里发发牢骚。
毕竟,在多尔衮的强权之下,他们深知此举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此令一出,整个朝野都为之震动,百姓们更是誓死不愿剃发。
“奶奶的,反正我绝不剃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能随意毁损?他又能把我怎样?”
大街小巷,随处可闻百姓们这般义愤填膺的话语。
这一次,多尔衮的态度异常强硬,他严令不论何人,哪怕是和尚,一旦被抓,即刻剃发。
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为了配合这一强制命令,京城中悄然诞生了一种新职业——那些走街串巷、挑着剃发家当的剃头匠。
他们通常挑着扁担,一头放置着剃头工具,另一头则是烧热水的炉子。
于是,新的歇后语应运而生:剃头匠的扁担——一头热,用以形容单方面的热情。
而多尔衮的剃发令,恰似这剃头匠的挑子,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
民间百姓抵制剃发尚在情理之中,毕竟他们无需仰仗多尔衮的鼻息生存。
但让多尔衮难以接受的是,那些享受着清朝俸禄的汉人官员居然也不配合。
一些汉人官员选择消极对抗,要么闭门不出,称病不朝;要么干脆逃往南方,以不再侍奉大清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不满。
“奶奶的!
全是一群白眼狼。”
多尔衮对此极为恼火,自己精心制定的政策,竟然如此难以推行。
“不行,这些汉人是在公然挑战我的权威,不杀一儆百,这江山如何能稳!”
多尔衮下定决心,要用杀人立威的方式来推行剃发令。
事实上,此时的大清江山,实则由多尔衮牢牢掌控。
年仅八岁的顺治皇帝每日不过是吃喝玩乐,他的玩伴众多,京城中不少汉人官员的孩子常与他一起弹玻璃球,天真无邪地享受着童年时光,对朝堂上的风云变幻浑然不知。
剃发令发布一月有余,效果却差强人意,汉人百姓与官府玩起了捉迷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