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离开了巡抚衙门后,张书缘这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秦王府……又在西安府待了几天,见练国事是带人种下了番薯,又带人亲自在城东给百姓分田之后,朱由检终于是露出了笑脸,张书缘更是满意的点头。
而城内得到了田亩的百姓是欢欣雀跃,各家各户是敲锣打鼓的宣扬此事,并给练国事戴了顶“练青天”
的帽子,纷纷说他是特地来给百姓们谋福的。
对此,练国事是连连摆手,称这都是陛下的眷恩,说什么也不敢戴这个高帽,毕竟他朱由检可是看着他呢。
见善后做的差不多了,朱由检当即就表示要走了,张书缘也是点头附和。
这说实话,离京两个半月了,京里肯定是积压了不少奏疏的,所以他也明白朱由检的意思。
让人押好秦王府的古玩字画等珍品,他们这一行就出现在了西安府的北城。
“好了,尔等都回去忙吧,别在此耗费时间送朕了。”
站在城门,朱由检是笑呵呵的开口,那神情宛如的刚刚大婚后的小伙一样。
“陛下这都是陕西臣民的心愿,还请陛下准许臣等恭送。”
练国事很会来事,将自己的意思给说成了百姓们的意思,不过,他说的也是实话,这城内的百姓是欢欣鼓舞的都想好好感谢感谢自己的皇帝。
“呵呵,行吧,那朕就准你送朕十里。”
微微摇了摇头,朱由检便就登上了銮驾。
随着他上车,一众西安府臣民便就跪了下来,恭送他离开西安府。
一路的眺望,朱由检的眼中是身形各异的百姓,就在銮驾即将走动的时候,他却开口说道“练爱卿,朕还会再来的,望汝能实心为民!”
“臣谨遵陛下旨意!”
就这样,张书缘一行便就踏上了回京的路。
一路的北上,走过了铜川、甘泉、延安府很快就到了他们就到了银川。
到了银川后,趁着补给的功夫,张书缘便就同朱由检换上了布衣视察了起来。
而此时的银川民生状态是已经好了很多了,虽说依旧是天旱,但那家家户户却很是高兴,许多人都在银川县衙外排队领田。
还有一些衙吏带着一些人在田地里挖井找水。
逛了一圈后,见此地的民生恢复了一些活力,张书缘便就开心的笑了起来。
见小哥笑了,朱由检就不免的好奇。
“陛下,你可知那李自成是哪里人?”
“是哪里?不会是这银川人吧?”
朱由检不傻,见他这样立即就知道想他说什么了。
“没错,那李自成正是这银川人,是米脂驿的驿卒。”
“小哥,你说朕要不要现在就拿了他,免得夜长梦多?”
看着周遭的热闹景象,朱由检就眯起了眼睛。
一听这话,张书缘旋即就是一愣,但紧接着他就吐槽了起来。
这抓一个李自成有什么用?这且不说人没闹事,就算人起义了,那根本原因还不是你陕西民怨沸腾闹的?“陛下,这抓他跟不抓他区别不大,只要陕西民怨消解,那厮就翻不起什么大浪。”
张书缘说的没错,李自成之所以能成事,主要是还是跟民怨有关。
“那…那你带朕来这干啥?”
“呵呵,自然是想让陛下看看这驿站,顺带也见见那个人。”
没错,他张书缘是想趁机改革一下全国的驿站了。
这明朝的驿站是承接元制,平日里作为运送全国的文书奏报的机构,并没有像咱们后世一样开放给民间。
而当时的老百姓想要给亲朋送信,无非就是两个选择,要么差下人去跑一趟,要么就是花钱托付给那些镖局。
在原本的历史中,由于国库无钱,财政崩溃,愁的朱由检是没辙没辙的,无奈之下只能是选择把部分驿站给裁撤了。
可这不裁还好,一裁就裁到了李自成的头上,于是没了收入,又加之欠了钱的李自成就走上了造反之路。
“好吧,朕也想见见他,看看他究竟是什么人,竟然成号召起广袤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