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墨痕深处古籍修复室的窗棂总蒙着层淡淡的宣纸味。
我蹲在李松年师傅的工作台前,看他用竹镊子夹起比蝉翼还薄的桑皮纸,指尖悬在霉变的书页上方,像在拆解时光的密码。
“这页《论语》是光绪年间的刻本,”
他忽然开口,声音混着浆糊的黏意,“你看这虫蛀的孔洞,倒像幅天然的星图。”
案头的砚台里,松烟墨正慢慢洇开,在清水里晕出深浅不一的云纹。
春分那天,有人抱着个描金漆盒来修书。
打开的瞬间,霉味混着檀香扑面而来——是册民国初年的《金刚经》,书页边缘已脆化成金箔般的薄片。
李师傅戴上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突然亮起来,像发现了深埋的火种。
“得用金镶玉的法子。”
他从樟木箱里翻出蓝布包,层层解开,露出泛黄的竹纸。
“这是我师父1958年抄录的修补要诀,”
指尖抚过纸页上的朱笔批注,“你看这‘缓’字,得比熬阿胶还耐心。”
修复到第七天,那页记载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经文突然碎裂。
李师傅没有抬头,只是将碎纸小心拢进白瓷盘,倒上温水。
“当年修复文渊阁四库全书时,比这更糟的都见过。”
他往浆糊里掺了点明矾,“纸有灵性,你对它和气,它才肯听话。”
梅雨季节来得猝不及防。
深夜的修复室里,我们守着正在阴干的经卷,看雨水顺着瓦当滴在青石板上。
李师傅忽然说起1976年的夏天,他背着工具箱在地震后的图书馆废墟里抢救古籍,指尖被碎玻璃划得鲜血淋漓,却死死护着怀里的《永乐大典》残页。
“那时候哪有恒温恒湿的设备,”
他摩挲着案头的青铜器镇纸,“就把书塞进棉被里,揣在怀里焐着。”
窗外的芭蕉叶被雨水打得噼啪响,倒像是书页翻动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