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阿爷没了,但我把他的话背下来了??他说‘麦子熟时要先敬灶君’。
我现在不会忘了。”
沈昭心头一震。
他知道,这场以文字对抗遗忘的战争,已在最幼小的心灵扎下根须。
不是靠刀剑威压,不是靠律令强推,而是靠着一句句平凡话语里藏着的温度,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记忆方式。
傍晚时分,北门守卒押来一名可疑男子。
此人衣衫褴褛,背负一只铜匣,自称是从龟兹故地徒步而来,只为寻访“吹笛救人者”
。
经查验身份,竟是当年乌尔汗座下乐师之一,名叫摩罗提。
他在地宫崩塌后侥幸逃生,隐居荒漠十年,靠采集野果与演奏古琴度日。
近日听闻疏勒城中兴起“夜话堂”
,且沈昭以音疗心疾,便跋涉千里前来投奔。
“我不是来求官,也不是来报仇。”
摩罗提跪在地上,双手捧起铜匣,“我是来还一样东西的??鸣心铜镜的最后一块残片。”
众人哗然。
此前裴渊所铸十九铃,皆由十八枚残镜熔成,唯独缺最后一片下落不明。
沈昭曾派人多方查探,始终无果。
谁也没想到,竟藏于这名流浪乐师之手。
铜匣开启,一片巴掌大的青铜碎片静静卧于丝绒之中。
边缘参差如裂帛,表面布满细密纹路,依稀可见昔日完整镜面所刻的《大悲咒》全文。
中央一处微凹,正是缺失的一角??恰好与现存铜铃材质一致。
“乌尔汗师父曾说,此镜若全,则天地共鸣,可唤亡魂归来。”
摩罗提低声道,“但他错了。
我在沙漠中独自奏乐多年,终于明白:真正该唤回的,不是死者,是我们自己遗失的灵魂。”
沈昭凝视残片良久,终将其收入匣中,命人送往心疾科珍藏。
当晚,他亲书一道奏折,详述近年来安西治理之策,尤重“以文代兵、以声导情”
之道,附上《归梦录》三卷、《正声谱》初稿及百姓口述实录若干,遣快马送往洛阳。
半月后,回信未至,却传来急报:吐蕃使者入境,携国书一封,请求开放赤岭通道,允许商旅往来,并愿以三百匹良马换取《归梦录》全本及《娘不走》曲谱。
幕僚震惊,纷纷谏言拒绝。
“此乃我军心利器,岂可授之于敌?”
沈昭却摇头:“若它真是兵器,我们早该用它杀人了。
可它从未杀一人,只救无数。
既如此,何惧流传?”
他亲笔回复吐蕃使臣:“书可赠,曲可传,但需立约三条:一、不得篡改原意;二、须设‘夜话堂’类机构,容百姓言痛;三、凡习此曲者,必先学《正声谱》导心之法。”
使者归国之日,沈昭亲送至城外十里亭。
临别时,对方忽然下马跪拜:“我国有十万俘虏滞留边境,三年不得归家。
往年皆因仇恨封锁道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