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医官低声跟唱,接着是阿箬,然后是角落里的老兵、抱着婴儿的妇人、断臂的戍卒……歌声渐渐汇聚,不高亢,也不悲切,只是平稳地流淌,像渠水绕田。
>“娘没走,她在灶前熬粥,
>米粒粘锅底,香味飘满屋。
>她没走,她在坟头种菜,
>泪水浇萝卜,咸得吃不下饭。
>娘啊娘,我知道你走了,
>可我还在活,活得像你说的话。”
沈昭闭目聆听,眼角滑下一滴泪。
他知道,这场战争从未真正结束。
它只是从铁门关外的草原,转移到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乌尔汗败了,因为他只想带人回家;而他们想做的,是教会人们如何带着空缺继续前行。
三日后,朝廷使者抵达疏勒,带来一道密旨:擢升沈昭为安西都护府副使,协理六州军政,赐紫袍金鱼袋。
与此同时,附有一封裴渊亲笔信。
信中写道:
>“闻君以音破幻,救人于无形,甚慰。
吾虽囚于洛阳静院,日日抄经,然知西域仍有正声未绝,便觉此生未枉。
昔日我执迷于解众生苦,竟不知苦本即人生一部分。
今悟:不除痛,而教人负痛而行,方为大道。
愿君持此志,莫随权位改初心。
另嘱:鸣心铜镜残片共铸铃十九,今余十八枚皆已送出,唯第十九枚,请代我赠予乌尔汗。
铃上刻字‘听而不应’,望他终有一日,能听见母亲呼唤,却不随之而去。”
沈昭读罢良久,命人取来最后一枚铜铃。
铃身小巧,青绿斑驳,正面阴刻四字:“听而不应”
。
背面则是一行细如蚊足的小楷:“癸卯年冬,裴子渊熔镜铸铃,愿天下痴人得渡。”
他亲自携铃前往监室。
乌尔汗蜷坐角落,面容憔悴,手中握着半册《归梦录》,指节泛白。
见沈昭进来,他并未抬头。
“你来看我笑话?”
他哑声道。
“我来还债。”
沈昭将铃放入他掌心,“裴渊托我带给你的。”
乌尔汗浑身一震,颤抖着抚摸铃身,忽而失笑:“他还记得我?当年我在地宫偷镜未成,被他亲手逐出门外,骂我是‘执音成魔’之人……如今他反倒送我铃?”
“因为他懂你。”
沈昭平静地说,“他也曾以为,只要奏出完美之音,就能抹去所有悲伤。
但他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