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苏轼也曾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之事,岂能完美。
“我在皇都之时,就曾听魏王所言,魏国十郡之地,有五郡的读书人,都出自沧海书院,有三郡的郡守,是沧海书院的学子,他们学治国之道,为大魏效力,这也符合先生先出世,后入世之言。”
罗肃同的名声,就如同这沧海书院的名望一样,是一点一点积攒出来的。
出去的每一个学子,都是沧海书院的一股势力。
这样的影响力,是任何人不能小觑的。
当务之急,李铮要做的是造势。
既然是造势,那能拉拢上沧海书院,必定事半而功倍。
端阳之夜,罗肃同对他的好感,可不只是欣赏,应该是有别的目的。
沧海书院准备的宴席,清淡宜人。
也只有这青山绿水,才能孕育出这样的佳肴。
正席过后,又是品茗。
这时候,屋子之中,就只留下李铮和罗肃同两人。
“端阳之夜,公子作诗一首,雄心昭昭,展露情愫,老夫对此是爱不释手,今有疑问,还请公子为老夫解答一二?”
这是要论诗!
《短歌行》中,展露的是何样的心志,不言而喻。
果然,,每个关心大骊前太子的人,最终还是会落在这权谋之上。
“先生请说?”
“此诗前八句,乃是感慨,杜康者,当酒也,其后,就是展现出招贤之心,再往后,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在问,哪里才是容身之所,到最后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些与公子处境,倒也完全相符,皇都突变,公子出走,是应该感慨,是应该借酒消愁,身边只有十八勇士,的确是孤独了点,求贤之心不可少啊,再接着,到了大梁,发觉世事,不尽如公子所思,何枝可依啊!
到最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所不明白的,就是在这里,那夜的解释,是公子有效仿圣王,推崇大骊礼法之志,可这与公子的经历,似有不符,还请公子解惑?”
当初,李铮窃用这首诗,就存着展露心中抱负的想法。
此举为的就是吸引魏国的氏族,前来投靠,只是没想到,第一个人是罗肃同罢了。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么说来,先生就是我的嘉宾呢?”
李铮反问。
罗肃同是没说话,但他点头了。
这是肯定。
“先生通晓天地,怎会不知晚辈之心,我历经艰险,出走魏国,这就是我的心意,妇人当道,少子为帝,尚武帝得国不正,我李铮岂能没有争霸之心?”
李铮是将话摆明了说。
罗肃同舒了一口气。
“论军,我魏国有铁甲,论教化,有沧海、白鹿,论富足,十郡之地,黔首众多,古往今来,方国能强如魏国者,能有几何,纵然久远之齐国,也不如-->>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