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魏征闻言回答“以为陛下望的是献陵,原来是昭陵啊!”
太宗听后明白魏征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只顾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亲。
于是便哭着下令拆掉了层观。
尽管太宗这样追思妻子的行为是违背礼教传统的,却是一个天子的真情流露。
在那个以孝为先,“夫不祭妻”
的时代里,李世民如此张扬的思妻念妻被人嘲弄讥讽也是理所当然。
太宗作为封建帝王,对此礼制不会不知,却还是毫不避讳建层观,望昭陵,甚至还拉着大臣一起怀念。
只能是用情太深,情难自己了。
层观虽然拆除了,但李世民对爱妻的思念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反而越发汹涌难以自控,以至于他在一次回诏中,公然向大臣倾诉自己在丧偶之后,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的悲苦情境。
贞观十年,因哀痛妻子逝去,唐太宗搜访道林,度人出家,为长孙皇后祈福。
贞观十四年,长孙皇后和祖考们(皇祖弘农府君李耳、宣简公李熙、懿王李天赐、太祖景皇帝李虎、世祖元皇帝李昞、高祖大武皇帝李渊六人)同享天子七庙乐,七庙登歌,每室别奏。
文德皇后庙乐,奏《光大》之舞。
贞观十五年,太宗又命高僧道宣为长孙皇后造供养经,此经卷至今尚存。
同年,长孙皇后的次子李泰在洛阳大兴土木,于龙门山开凿佛窟,为母亲追福。
等到佛像即将完工,十月唐太宗亲自前往龙门检验,看到一切令他满意后,命令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起居郎褚遂良书写,刻发愿文《三龛记》于石碑之上。
这就是著名的《伊阙佛龛碑》,立于贞观十五年十一月,是龙门石窟形制最大的摩崖碑刻。
碑文中述写了李泰在母亲去世后,思念母亲恩德,于是在龙门造佛像经过。
不可否认李泰此次造像的确有讨好父亲,与长兄李承乾竞争之意,但除此之外,追思母恩也是不必怀疑的。
此时长孙皇后已然过逝五年多了,李泰谋嫡时扔抬出母亲来讨好父亲,明在李世民心中,对妻子一直没有忘怀,足见痴心情长。
贞观十六年,太宗命人在太平观内为长孙皇后造原始天尊像,“二真夹侍,拟香园之妙,写空歌之仪”
。
以此为爱妻追福。
李治一直知道父亲对母亲的深深思念,自己也经常回忆起母亲生前的种种慈爱,贞观二十二年,决定“思报昊天,追崇福业。”
于是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建造了一座宏伟富丽的寺院,起名大慈恩寺以此来纪念母亲。
大慈恩寺的规模很大,共有十几个院落,1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十分豪华。
唐玄奘称其“壮丽轮奂,今古莫俦”
。
大慈恩寺落成,太宗和太子举行了隆重的入寺仪式。
当时“其锦彩轩槛,鱼龙幢戏,凡一千五百余乘,帐盖三百余事”
并经,像,舍利等从弘福寺引出,京城僧众执持香华,呗赞随后,文武百官各将侍卫部列陪从,“眩日浮空,震耀都邑”
沿路观者数亿万人。
此外特地将玄奘任命为主持。
高宗即位之后,玄奘认为大慈恩寺是皇帝为母亲追恩所建,此事应该立碑传扬后世,高宗应允,亲制碑文,此即《慈恩寺碑铭》。
碑将至寺,玄奘法师“惭荷圣慈,不敢空然待送,乃率慈恩徒众及京城僧尼,各营幢盖、宝帐、幡华,共至芳林门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