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燕山之北大漠之南向来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甌脱地带。
豪强、细民两大社会阶层的分化的同时,他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却產生了另一个方向的潮流,既有別於草原上放牧的蠕蠕,也有別於山南塞內的鲜卑同族和汉人。
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宗教信仰。
乐举煽动镇兵起义时指出镇將官吏逼迫他们去修葺城池和营建官衙,却毫不提官衙东侧的佛寺。
因为怀荒镇比武川、怀朔更靠近富饶的河北大地,也更快地接受佛教的信仰。
虽然镇兵们依旧崇信巫术、占卜等原始信仰,无论娶妻盖房都会事先占卜一番,但是佛教也越来越侵入了日常生活。
怀荒人的葬礼习俗就是明证。
亲人去世后他们一般会请来巫师占卜出殯的日期、埋葬地点以及哪些人可以或是不可以参加隨后的一系列仪式。
而当死者家属抬棺出门后,又会先抬到寺庙中请求比丘诵经祝福,然后再由比丘带领绕城內一圈后前往死者最终埋葬安息之处。
不过这世上有组织总是胜过无组织。
虽然寺庙里只有几个比丘,但也比平时放羊兼职占卜的巫师们有力量的多。
所以不管是镇兵推举,还是死难者丧事的操办,人们都似乎忘记了巫师的存在而首先找到了比丘们的首领——智源和尚。
死难者的集体丧事简陋但又不失隆重,在昨天下午简单收敛好死者遗体后,家属纷纷將遗体统一安置在了官寺前。
乐举兄弟俩同其他人一样身著孝服,向前来帮忙的邻居行礼然后回身带领眾人向死者磕头,接著就招呼眾人起灵抬棺。
说是抬棺其实不太准確,因为绝大多数镇兵都没有余財早早为家人准备好薄棺,绝大多数遗体身上甚至连一块像样的白布都没有仅仅是拿了一张帕子大小的粗布遮住面容然后放在临时打造的担架上。
一个镇兵走在最前面打著白幡,乐举、乐起和徐颖、慕容武分別扛起一副担架一角上肩便走出官寺——这位死者无亲无故,所以由乐举等人为他送行。
镇上的打更人跟在后头敲响了梆子:“诸家有孝,眾亲往送。
今脱苦海,明登极乐。
呵!
起灵也!”
起初送葬的队伍仅有这六人,不过隨著一声声梆子的提醒,其余死者的家属也抬起了担架,而还有更多的人空手跟在了后面。
乐起勉强回头看去,乌泱泱的人群儘是来自城北拖家带口的细民。
这不仅仅归功於死者的遗德,更是得益於乐举的多年来的好品德。
乐举自接过亡父的怀荒镇户曹史职位后,一直保持著谦逊有礼的作风,无论是起科租税还是带人办差都能儘量体谅、宽容生活窘迫的细民,纵然家资浅薄,也时常拿出微薄的俸禄接济周围邻居。
明明有著魁梧的身躯和矫健的弓马身手,却从不用来逞强斗狠或是欺凌弱者。
前日又因为细民仗义执言而下狱,大家的敬佩在昨夜动乱后的迷茫的交织下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似乎从此刻起乐举的一切缺点都被遗忘掉了。
当送灵的队伍到达城中寺庙后,乐举等人小心地將担架置於佛堂地面,向著早已等候多时的智源和尚合什行礼。
智源和尚点头示意,左手扶在棺木上,右手立掌拨动念珠唱道:
“南无阿弥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
哆地夜他。
阿弥利都婆毗。
阿弥利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