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嘉靖年间,曾有过一个类似的有名例子:在徐阶的主持下,终于扳倒了大奸臣严嵩、严世蕃父子。
他父子入狱后,严世蕃十分工于心计,在狱中设法放出空气,说别的事情我都不怕,但如说我害死沈炼、杨继盛,我父子就难逃一死。
三法司听到了,果然中计,便以此定为他的主要罪名。
徐阶看了审案的定稿之后,说道:“这道奏章一上去,严公子就无罪释放了。”
三法司忙问原因。
徐阶解释理由:杀沈杨二人,是嘉靖皇帝下的特旨,你们说沈杨二人杀错了,那就是指责皇上的不是。
皇上怎肯认错?结果当然释放严世蕃,以证明皇帝永远正确。
三法司这才恍然大悟,于是胡乱加了一个“私通倭寇”
的罪名,就此杀了严世蕃。
但崇祯对于这样性质相同的简单推论,竟完全不顾。
至于“擅主和议”
,也不过是进行和平试探而已,并非“擅缔和约”
。
袁崇焕提出缔和建议而给朝廷否决,崇祯如果认为他“擅主和议”
是过失,当时就应加以惩处,但反而加他太子太保的官衔,自二品官升为从一品,又赐给他蟒袍、玉带和银币。
又升又赏,“擅主和议”
这件事当然就不算罪行了。
这时关外的将吏士民不断到总督孙承宗的衙门去号哭,为袁崇焕呼冤,愿以身代。
孙承宗深信袁崇焕是无罪的,极力安抚祖大寿,劝他立功,同时上书崇祯,盼望以祖大寿之功来赎袁崇焕之“过”
。
崇祯不予理睬。
有一个没有任何功名职位的布衣程本直,在这时候显示了罕有的侠义精神。
这样的事,纵然在轻生重义的战国时代,也足以轰传天下。
程本直与袁崇焕素无渊源,曾三次求见都见不着,到后来终于见到了,他对袁钦佩已极,便投在袁部下办事,拜袁为老师。
袁被捕后,程本直上书皇帝,列举种种事实,为袁崇焕辩白,请求释放,让他带兵卫国。
这道白冤疏写得怨气冲天,最后申请为袁崇焕而死。
[3]崇祯大怒,将他下狱,后来终于将他杀了,完成他的志愿。
大学士韩爌是袁崇焕考中进士的主考官,是袁名义上的老师,因此而被迫辞职。
御史罗万爵申辩袁崇焕并非叛逆,因而削职下狱。
御史毛羽健曾和袁崇焕详细讨论过五年平辽的可能性,因此而罢官充军。
当时朝臣之中,大约七成同情袁崇焕,其余三成则附和皇帝的意思,其中主张杀袁崇焕最力的是首辅温体仁和兵部尚书梁廷栋。
温体仁是浙江乌程(湖州)人,在《明史》中列于“奸臣传”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