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白起虽然受命,因身体病恙尚未痊愈,加之内心抗拒,并没有立即起程。
范雎又找到秦昭襄王,禀报道:“白起不服,并说长道短,否定秦王旨意。”
秦昭襄王大怒,下令白起自刎,以昭示天下。
白起拿起秦王赐剑时,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
手里举起剑,他又想到,自从领兵之后,杀人无数,一场又一场的大捷,都是用双方士兵的生命换来的。
长平一站,他就坑杀赵军四十余万人。
想到这儿,他眼角流下两行清泪,感叹道:“就凭这些无辜的死杀的将士,我就命里该死。”
说完,他把长剑深深插入自己胸膛。
时为秦昭襄王五十年十一月。
一代名将就此了结了生命。
说到白起,不能不提白起渠,又名武镇百里长渠。
这条渠是战国时期修建的军事水利工程,建设的时间比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
程还要早上二十三年。
这条长渠西起湖北省南漳县谢家台,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赤湖村,蜿蜒49.25公里,号称“百里长渠”
。
白起渠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8月被确认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白起将军,当初修沟造渠,想的不是造福一方。
他率兵伐楚,逼近鄢城,久攻不下,于是他想起了以水破城的办法。
公元前279年,白起下令,于距鄢城百里之遥的武安镇蛮河上垒石筑坝,开挖沟渠,以水代兵,引水破鄢。
北魏《水经注》描述了这场残酷的战争:“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
战后,水渠留下了,周围农民用此渠灌田。
“战渠”
由此变为灌渠。
在后来的一千多年时间里,此渠几经兴废,从北宋时期到元朝,经过了几次大规模修整,至明代中期渐废。
1939年,国民党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驻防宜城县,电请湖北省政府修复白起渠。
1942年,长渠复修工程破土动工。
施工跨时五年,终因局势动荡未能修成。
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0月,湖北省水利厅第一次水利工作会议,通过了修复长渠的决议,至1953年5月1日,长渠修复工程完工。
《大元一统志》记载“长渠起水门四十六,通旧陂四十有九”
,即指长渠灌区有四十九口堰塘与渠道相通
,常年蓄水,忙时灌田。
至今白起渠仍灌溉着宜城、南漳平原三十多万亩的良田。
白起渠留下了古代人智慧的结晶,分水而治。
可惜的是,当年白起将军领兵造渠时,想的不是百姓灌田,而是破城之法。
当时,淹死守军与百姓不计其数。
白起自刎之时,想起了那些死于无辜的生命,觉得自己罪该万死。
他把长剑插于胸膛之时,一定不会想到,上千年后,以他名字命名的渠,至今还被人利用,当然不是为了攻城略地、水淹无辜的百姓。
白起渠现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灌田,蓄水,预防洪涝灾害。
当人们驻足南漳县谢家台村白起渠的源头,看着分道而治的水为百姓所用时,自然会想起白起将军。
关于他的声名、功绩,自然又有一番新的评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