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另外一个士兵替换他工作,他站到我面前时,眼里已布满了血丝,嘴唇上脱了一层皮,人又黑又瘦,头发也是蓬乱的。
采访老兵是他们所在政治部宣传处推荐的,就在三天前,他在一间废墟的教室里救出了十二名学生。
三天前,那是个雨夜,他已经连续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了,雨很大,抢救现场因断电没有照明,连长建议他撤下来休息。
在这
之前,他似乎听到了孩子的呼救声。
一周前,他们部队挺进到震中时,他的耳旁一直萦绕着这种呼唤。
他想起了1998年那场罕见的洪水,他和乡亲们也在心底里发出一阵阵这样的喊声。
1998年是解放军用生命和汗水守住了堤坝,保护住了他们几十万人,不,是保卫了整个被洪水包围的土地和人民。
从参军那一刻,他一直牢记着这种恩情。
眼前地震过后的废墟,在老兵的眼里时间就是生命。
他没有退缩的理由,在那个雨夜,他小心地挖着,一点点寻找着,终于,在黎明时分,也就是在他连续工作超过二十四小时之后,在坍塌的教室一角,他找到了那十几个仍有生命迹象的孩子。
他跳下挖掘机,奔跑着呼喊着,奔向那十几个缩在墙角的孩子。
汶川地震救灾之后,他荣立了一次个人三等功,所在连队集体的二等功。
那次我采访他之后,他真诚地望着我的眼睛说:要报道就报道我们部队吧,我们是个集体。
他牵动着干裂的嘴唇想挤出一丝笑,但还是没有笑出来。
他说,在汶川这段时间里,他哭了太多次了,看到被地震毁掉的家园,看到那些失去生命的人……
那次在四川我断续地采访了一周的时间,离开老兵那个部队时,我又看到老兵开着那辆挖掘机驶向了一片废墟,我向他告别,他从驾驶室里探出头,又一次真诚地向
我请求道:“作家,千万别写我个人,别写我的名字,真要写就写老兵吧。”
我尊重老兵的建议,写了老兵所在的部队,他也在我的笔下出现过,名字换成了“一名普通老兵”
。
我们互留了电话,我邀请他有机会来北京,一定找我。
他那次说,到北京看古迹的愿望还没实现。
我记着老兵的愿望。
大约是两年后吧,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接听后才知道是老兵打来的。
他告诉我,他已经转业回了老家,现在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店。
他说希望努力几年在老家买上一处房子。
我邀他到北京来,陪他看古迹。
他答应了。
两年前,我突然接到了老兵的电话,他说,已经到北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