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572 看历史 戏说夏史后人系列(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晋商通过纺织业积攒了大量钱财,便不再满足于商人的身份,渴望阶级跃升。

他们多方游(砸)说(钱),致力于提高商人的地位。

砸钱最多的就是程丹若。

有文人笔记记载,程丹若过生日的那个月,宾客盈门,每天都能看到各色商人上门送礼,什么奇珍异宝都有,比皇帝的内库还丰富。

但所有珍宝一概不曾进门,原样来,原样回。

笔者就很感慨,(当街感叹)说这样的宝物都弃之不顾,宁国夫人难道想要九鼎吗?谁想路人和他说,你这就有所不知了,宁国夫人有几样东西来者不拒,分别是修路、造桥、义诊。

但凡做过这三件事的人,她就愿意收下拜帖。

笔者却说,这样又有什么用,无非是多些沽名钓誉之辈罢了。

路人说了句“行善论迹不论心”

,然后挑着馄饨摊子走了。

我怀疑这个故事是编的,不过也能佐证一点——程丹若确实不怎么收钱,她和晋商有别的合作方式。

早期主要是军费的筹措。

蒙古的衰落不是一蹴而就,与日本的战事也花费了不少时日,还有西南的土司一直蠢蠢欲动,大夏总体安稳,局部动乱却并不少。

军费一向都是大难题。

到了程丹若掌权的时期,她就经常向商会筹集军费,作为报酬,会给出力多的商人虚衔,什么百户、千户、镇抚、指挥使,什么档次都有。

他们没有实职,唯一的好处就是能住上相应等级的房屋,能穿缀补的官服。

并且立下实际功勋后,升职直接从百户开始,跳过了前面几档。

中后期,随着程丹若地位的稳固,商人与她的合作就变成了航海贸易。

毛纺织出口欧洲,东南亚进口粮食,这一进一出,不仅消耗掉了国内产能,使蒙古始终被钉死在羊毛原料生产的砧板中,也缓解了部分国内的粮食危机。

同时,江南丝织业也嗅到了解决危机的办法。

——毛纺织是后起之秀,早期只能人工纺织毛线并手织毛衣,但后期随着工艺的迭代,机器逐渐代替了人工。

这个过程十分短暂,也就一十年,市场还未饱和,转型没遇到太多困难。

但丝织业不同,蚕丝棉花就这么一点,一旦更换机器,将造成大量织户失业。

想要平稳过渡,就得在改用机器的同时,不减少雇佣的人手。

所以,江南选择进口大量原棉,提升产能,出口外销,磕磕碰碰地度过了转型的阵痛期。

就像我们知道的那样,资本主义萌芽在了这一台台的纺织机中,在织女一双双巧手初露锋芒。

尝到甜头的新兴资产阶级,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程丹若的拥簇。

他们思想开放,支持工商皆本,重视教育,希望子孙能通过科举出仕,为家族实现阶级跃升。

但遗憾地是,虽然航海贸易进口的粮食,缓解了国内日益严峻的人地危机,但并未真正解决根源。

而大商人在挣下不菲的财富后,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依旧选择收购土地,成为大地主,间接加剧了矛盾。

程丹若为大夏续命一甲子,17世纪后期,夏朝没能逃过封建王朝的宿命,女真的铁蹄踏入中原,攻破京城,前夏自此覆灭。

最后一个王朝的开创者,将与建州国争夺这片土地的所有权。

巧的是,这个源头是从西南开始的。

回到主线,让我们一起看看,16世纪中期的安排,为什么影响了一百年后的历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末世女王修仙记套路暴君后我母仪天下穿越诸天,开局救下司理理壹号卫豪门蜜爱:枕上撩妻有道我儿快拼爹重生之天王培养计划当我穿成那些被渣的巨佬后[快穿]山野小农民如意事漫展之下穿越后,病弱嫡女她又崩人设了勤奋努力的我不算开挂地球人真恐怖惊!真嫡女把快穿女配虐哭了半机械人类成长计划顽烈大唐扫把星机械炼金术士穿成炮灰求善终,太子却非要娶我快穿之炮灰打脸忙快穿之这个反派是我家的快穿之为你如愿穿书后,佛系贵妃又剧透了我在修仙界打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