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就像史家一再提示人们的,他身上有着太多贵族公子的气息。
那个曾经刻意以俭朴示人的王子被时间证明是历史上最讲究排场的皇帝。
事实上,杨广最瞧不起父亲的,就是他那守财奴般的节俭。
豪奢是锦衣玉食中长大的人的天性。
没有几十道山珍海味摆在面前,在杨广看来,就不叫吃饭。
不修建覆压数里、隔离天日的宫苑,在他看来,简直就没法游玩。
没有几十万旗帜鲜明的军人跟从,那简直就不能叫出巡。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载,在政务之余,杨广又创建了由三万六千人组成的巨大仪仗,“及辂辇车舆,皇后卤簿,百官仪服,务为华盛”
。
每一次出巡,他都要由这衣饰绚丽的三万六千人前呼后拥,后面还要携带十余万甲胄鲜明的庞大军队。
也许是文人气质的体现,他对形式非常迷恋。
形式对他来讲,主要是能力、威严、与众不同(与众多帝王不同)的体现。
在内心深处,他觉得只有这样前无古人、近乎完美的巨大、煊赫、雄壮,才能配得上他这个古往今来最有才华、最富雄心、最高瞻远瞩的皇帝。
端坐在形制奇特、高大华丽的辇车中,俯视道路两旁数十万官员百姓在帝王的威严前匍匐战栗,他心安理得。
毫无疑问,大业前期,他是整个大隋帝国,甚至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幸福、自我意志最舒张的人。
他绝不委屈自己,绝不守陈规陋习,绝不浪费自己生命中的一分一秒。
他活着,就是为了把自己的雄心最大化,把自己的快乐最大化。
他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
然而,这位年轻皇帝很少想到,他“自我实现”
、“燃烧生命”
,把自己变成一个“大写的人”
的过程,是建立在百姓的血汗之上的。
帝国的百姓越来越感到有些喘不过气来。
他们不关心国家大事,不了解新的政治高层的雄心与蓝图。
他们只知道换了皇帝之后,劳役负担一下子加重了。
在皇帝快节奏工作的带动下,国内的几项大工程都在大干快上,“多快好省”
。
据刘善龄《细说隋炀帝》,周长近六十里的新都竟然仅仅不到十个月就出现了轮廓,而大运河的一期工程通济渠用时更短,这段千余里长、四十步宽的河道,仅用了一百七十一天!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杨广的峻急严厉之下,大臣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完成任务。
为了获得皇帝的嘉奖,营建东都工程负责人把民工分为三班,昼夜不停。
修治运河督工更急,男人在工地上干活儿,女人也被征发来负责伙食。
本来政府规定每人每年参加劳役最多一次,时间最长不超过一个月,然而大臣早已经开始一年两次,甚至三次地征发民工。
严格的工期要求,以打骂为主要手段的严厉监工,长时间、超负荷的劳动,恶劣的伙食,加上医疗、劳保设施的缺乏,已经导致大批民工生病甚至死亡。
《隋书·食货志》所载,“僵仆而毙者十四五”
、“死者十五六”
当然是夸大其词,但相当高的死亡率是不可避免的。
在锦衣玉食中成长起来的人观察世界的角度是有盲点的。
在酝酿规划时,杨广考虑了财政平衡、物资储备、技术难题,却独独没有考虑那些提供劳役的底层民众的承受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