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逃往外国,其实是皇帝心中盘旋了很久的一个想法。
小时候,建文帝逃亡海外的传说就是最让他心动的一个故事。
大人们富于想象力的讲述,在他幼小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片神奇、美丽、浪漫的梦幻之乡。
那里有种种闻所未闻的奇珍异宝、奇风异俗,让他十分向往。
同时,与当时的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一样,永历以为中国真的是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被四周小国奉若神明。
如果大国之君肯惠然降临,缅甸君臣一定会战战兢兢地全力接待。
他可以在那片世外桃源中静观国内形势的变化。
如果清人彻底一统了江山,他不妨就老死域外,不与大清往来,亦不失亡国之君的身份。
万一南明恢复成功,他再回来坐天下,仍然不迟。
然而,几位对国际形势多少有些了解的大臣极力反对。
缅甸虽称是朝贡之国,但是与明王朝的关系一直相当疏远。
事实上,从明初以来,缅甸“进贡”
的次数就远少于和明王朝发生军事冲突的次数,为了领土争端,两国已经多次兵戎相见。
所以明史称缅人为“叛服不常”
。
从上一次缅甸“进贡”
到今天,已经过去整整五十五年了。
而且从文化上来说,缅甸与朝鲜、越南等恭顺的属邦不同,它的文化渊源近于印度而远于中国,文化气质与中国人颇为隔膜。
缅甸的法典则是仿照印度的《摩奴法典》修成,名为《摩奴婆罗瑞密固》。
投奔这样一个陌生的异邦,是福是祸,实在难说。
然而,不管大臣们如何劝说,在逃亡问题上,永历一直极为刚愎固执。
他的头脑中只听从一种情绪的支配——远离危险,越远越好。
二
只有到了离开昆明那天,朱由榔才意识到他身上担着一个皇帝的责任。
当初进入昆明之时,得睹天子车驾,让昆明百姓激动异常。
这片西南边鄙之地的质朴人民不想自己还有机会一睹天子风采,在他们头脑中,所食之物、所践之土,都是此人所赐。
特别是当此天地动荡之际,皇帝的到来让他们以为自己终于有了依靠,从此可以免除被异族统治的危险。
所以,永历入城之时,几乎全城人都出来迎接,“百姓阻塞道路,左右观者如堵”
。
有数十年老者在永历路过时失声大哭,说“不图今日复见大明天子”
,永历也极为感动,他命人全程打开轿帘,看着一张张激动的面孔,“含泪点首而过”
。
昆明人哪里知道,这个皇帝哪是什么福星,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灾星。
他走到哪儿,清军就会跟到哪儿。
这不,才一年多,清军就杀入云南。
昆明城内城外哭声鼎沸,大难临头,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跟着皇帝走,他们觉得,皇帝要去的地方,一定是最安全的地方。
大批百姓扶老携幼,追随皇帝向西逃难,“官兵男妇马步从者数十万人”
,创造了自古以来帝王逃亡从者最多的纪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