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如果避过此战,中国就可以获得一个战略机遇期。
在实力充足之后,再与日本交锋不迟。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鸿章这一建议是整个中日战争中最高明的一个主张。
如果这一建议得以采纳,那么日本挑战中国的时间表就会被大大延后。
然而,对于这个建议,皇帝认为简直荒唐可笑——堂堂大清,一遇小小外夷的挑战,就主动示弱,成何体统!
皇帝毫不留情地批驳了李鸿章。
皇帝说,主动撤军,有失大清的体面,必不可行。
他指示李鸿章抓紧一切时间,整军备战。
八
战争是一个放大器,它可以清晰地全面展示一个人的素质。
在亲政后的第一个重大决定中,皇帝暴露了他知识储备的严重不足。
虽然已亲政五年,然而他对国际事务,特别是对近在咫尺的这个邻居,仍然是惊人的无知。
对于一个近代国家的领袖,这无疑是致命的缺陷。
问题就出在他那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帝王式教育上。
年,当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走进这座宫殿的时候,他的第一个感觉是时光倒流:“年月日,我第一次进入紫禁城。
庄严肃穆的神武门,将我引进了一个空间与时间上与外界迥然不同的世界。
通过这道城门,使我……从世纪的中国倒退回了其历史可追溯到罗马帝国之前的古老中国。”
在高大的门洞之外,是生机勃勃的喧闹的城市,而在门洞之内,却是沉寂、荒凉得像时间被锁住的另一个世界。
在《紫禁城的黄昏》中,庄士敦这样回忆道:“位于紫禁城深处的这些宫殿,与中国的共和世界在空间上相距不啻万里之遥,断非数百步之隔,在时间上相距无异千年之久,绝非共处同一时代。”
厚厚的宫墙阻挡了时光的进入。
虽然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变化可谓一日千里,紫禁城里却还充斥着康熙、乾隆年间的空气。
如果说光绪时代,中华帝国与西方世界存在着几百年的时差,那么紫禁城内外,同样存在几十年的时差。
虽然出生在“鸦片战争”
爆发三十一年之后,虽然在他出生前四年已经有中国政府考察团游历欧洲,虽然在他七岁的时候,中国已经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但是光绪皇帝接受的教育完全是传统的。
他的教科书与历代皇帝毫无二致,不过是《帝鉴图说》、“十三经”
、《圣祖圣训》之类的“帝王之学”
。
按照时代的需要衡量,皇帝的教育其实是非常失败的。
他的头脑中除了四书五经、“圣贤心法”
,空无一物。
他对世界大势缺乏了解,甚至连那些西方国家叫什么名字都不甚了了。
因为在传统政治教科书中,那些都是无关紧要之事,唯一重要的是“圣人之道”
。
老师说,只要掌握了圣人之道,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