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像他这种‘偏科严重’的学生,绝对不能在自己会的地方出一点错。
第一场结束后,学生们稍事休息,紧接着开始第二场制艺。
就一道题,要求不超过五百字。
考试时间却加长到一个时辰,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苏录拿到题目一看,乃‘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论语·泰伯》。
从内容上这是一道小题。
从格式上叫双扇题,意思是两句并立,作文时自然也要两头兼顾,是一种很典型的题型。
毕竟刚开学俩月,肯定得先收着点,不会在出题上作妖。
但以某山长的尿性,不作妖是不可能的。
这题难在这两句本身,非常不好把握……
难点不在句读,在大明朝,没有第二种句读。
事实上,在梁启超之前,都没有,也不能有……
难点是对这两句的注解。
自汉唐至今,先儒便众说纷纭,大体可分为两种,‘愚民’说和‘民愚’说,前者解作‘愚弄民众’,后者解作‘民众愚昧’。
既然是写八股文,自然是以《论语集注》为准,苏录回忆朱子曰:‘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
’
意思是‘百姓能够被引导,去遵循那些本就合乎道理的必然准则。
却不能让百姓明白,这些道理背后的深层原因。
’
朱熹还引用了程子‘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
’解释了‘使由、使知’两句,强调了民愚说,而批评了愚民说。
学子往往会陷于这两种说法之间,虽然一定以朱子的民愚说开头,但写着写着就会滑向愚民说,从而与朱注相悖。
但用苏录的申论写作法,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他先用‘题干拆解法’圈出题目的关键词,‘民、由之、知之’,明确必须围绕‘使民由之与知之的辩证关系’建立核心论点。
思索片刻,苏录决定以正破兼明破来破这道题。
他目前还没法将自己所思所想,直接用文言表达出来,只能先半文不白地打个草稿,于是破题曰:
‘民性有常,导之则归正途;明理实难,顺之乃得安治。
’
破题之后就顺理成章了,苏录又半文半白作承题曰:
‘夫民之日常,多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圣人以道导民,非不愿其知也,盖知之不易。
使由之不使知之,反而更易教化成功。
’
接下来是起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